疫情“压力”为数字化转型提速
疫情“压力”为数字化转型提速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将此次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影响比喻为“一次去全球化实验”,直接导致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混乱、国际贸易减少。
“大危机中往往孕育着大机遇。在疫情阻击战的后半程,以‘线上’和‘工业互联’为特征的‘场景式’变革,正在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加速我国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
当前,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生活方面,此次疫情倒逼便民服务集中上线,如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生鲜零售等。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融合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需对接、物资统计、产能提升、云排产、云检测等场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治理方面,政府部门主导的以大数据、AI为基础的数字化治理和线上服务,如外流人员的追踪定位、疫情扩散控制、舆情监控等被进一步铺开应用。
“5G、云计算、大数据、AI逐渐形成合力,‘线上+’场景迎来全面爆发。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将趁势实现用户习惯的固化与泛化。”徐晓兰说。
除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改变,新冠肺炎疫情也驱动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和协调复工复产等工作。
作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工业互联网不仅将更多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实现流量的快速聚集、用户体验与持续运营、以及服务精准化,而且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升级,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此外,云计算、大数据、AI等更能借助算力算法辅助完成生产决策。
徐晓兰认为,工业互联网有效连接着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拉近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距离,推动人机关系进一步重构,为打造“社交”工厂,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刺激了消费互联的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工业互联的奋起。”徐晓兰说。
在她看来,此次疫情带来的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或许是消费场景,但是随着转型的持续深入,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供需的高度匹配,工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最终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
事实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技术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的产业融合等诠释着全面连接地成果。
徐晓兰提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要素,重视基础性对工业互联的作用。从政府角度看,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方,为快速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必然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而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恰好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
此外,数据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素,其性质界定与权利归属、开放共享与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均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活跃程度。
那么,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地努力旨在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模式升级,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协同共进格局,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徐晓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