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例新冠患者研究:淋巴细胞比例可作病情严重程度指标(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06 10:56:33
浏览

这些患者中,中症95例(40例已治愈出院),重症39例,危重症28例。轻度患者未收入这家医院。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全血计数、凝血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肾功能、肝功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电解质)及疾病结果。

为探讨新冠肺炎患者血液标志物与病情的关系,研究人员首先随机抽取了5例死亡病例,监测每个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血液检测动态变化。

他们发现,虽然每个病人的病程不同,但是在所有五位患者中,大多数研究参数的日间变化相当恒定。普通血液检查显示,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波动并不明显。4位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白细胞百分比增加。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均呈下降趋势。

在所有指标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示出最显著且一致的趋势,表明该指标可能反映疾病的进展。

低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为了进一步确认血液淋巴百分比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研究人员将样本量扩大到12例死亡病例。这些病例的平均年龄76岁,平均治疗时间为20天。大多数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发病后2周内降至5%以下。

研究人员还随机选取已治愈出院的7例重症患者(平均年龄35岁,平均治疗时间35天)和11例中症患者(平均年龄49岁,平均治疗时间26天)的数据。数据显示,重症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最初下降,然后上升到高于10%,直到出院。相反,中症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发病后波动很小,出院时高于20%。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提示淋巴细胞减少是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建立时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模型

通过总结该院所有死亡病例、重症治愈病例和中症治愈病例的时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曲线,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时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模型(TLM),用于分类和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结果。

他们对此模型给出如下定义:患者在新冠肺炎发病后有不同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症状出现后10至12天的第1个时间点(TLM-1),淋巴细胞百分比大于20%的患者被分为中症型,恢复快;淋巴细胞百分比小于20%的患者先被分为重症型。在症状出现后17至19天的第2时间点(TLM-2),淋巴细胞百分比大于20%的患者康复;淋巴细胞百分比大于5%且小于20%的患者仍处于危险之中,需要监护;淋巴细胞百分比小于5%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要重症监护。

研究人员进一步收集了所有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资料并验证了时间-淋巴细胞百分比模型(TLM)与现有指南的一致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分类标准,目前该院共有92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其中,中症患者55例,重症患者24例,危重症患者13例。

根据文中提出的模型,55例中症患者中,有24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TLM-1时低于20%;所有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在5%以上,表明他们很快就会康复。在24例重症患者中,20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TLM-1时低于20%。6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TLM-2时低于5%,提示预后不良。13例危重症患者中,12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TLM-1时低于20%。这些患者中6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TLM-2时低于5%,表明预后不良。此外,通过kappa检验,研究人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模型与现有新冠肺炎患者分类指南的一致性。

作者在论文讨论环节指出,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对患者的分级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进行分级救治,优化救援资源配置,防止救治过度或救治不足的情况发生。淋巴细胞百分比可作为一个可靠的指标,独立于其他辅助指标,用于中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分类。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