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戈壁熊贡献“中国智慧”
为保护戈壁熊贡献“中国智慧”
野外环境中的戈壁熊。 森环森保所供图
科研人员在野外布设红外照相机。 森环森保所供图
戈壁熊被誉为蒙古国“国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也是全球唯一生存于沙漠戈壁地区的熊类。目前仅分布于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现存数量约20余头,极度濒危。蒙古国政府多次商请中国商务部和原国家林业局提供保护援助。
《中国科学报》近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森环森保所)了解到,中国政府首个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援外项目——保护蒙古国“国熊”戈壁熊及其生存环境项目实施时间过半,并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
“作为中国政府的第一个野生动物技术援外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中国林科院副院长肖文发深有感触地回顾到,项目自2016年筹备开始,已经历时四年。
2018年4月,中蒙两国政府签订了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协议,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对外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援外项目正式启动,在拯救濒危物种方面开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个项目中,中方无偿提供资金,主要在戈壁熊栖息地的生境质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植物名录编制和戈壁熊主要采食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戈壁熊种群数量研究、保护区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以及专用设备与设施、戈壁熊冬眠前后食物匮乏期补食等方面提供援助与支持。
肖文发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掌握戈壁熊主要取食植物种群动态,项目组已布设白刺、矮大黄、麻黄等植物监测样地20块、样线49条,鉴定野生植物50余种。科研人员深入4.5万平方公里的大戈壁保护区A区,取得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蒙古国戈壁熊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栖息地食用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基于DNA检测的戈壁熊种群数量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装备、方法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已较为成熟,同时这些技术也正是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所急需的。”项目执行负责人、森环森保所研究员金崑对《中国科学报》说,该项目已在戈壁熊重要分布区水源地、食源地、补食点等架设150台高性能红外自动相机,对戈壁熊及其伴生动物进行动态监测。
金崑介绍,利用影像数据处理技术,配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项目组对戈壁熊行为、种群数量、雌雄比例、成幼比例、竞争物种等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提出戈壁熊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管理措施等奠定良好基础。
截止目前,中方派出技术专家组9批次,累计超过60人次,年人均在蒙工作时间超2个月;帮助蒙方在北京分两次实地培训各层级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技和管理人员达29人次,每次达15天;探索开展了为戈壁熊冬眠前后野外补食;实现了包括越野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红外自动相机、自动气象站、GPS、卫星电话等一大批援助物资运抵大戈壁保护区A区,并安装和投入使用。
四年来,双方科研人员来往频繁,交往密切。初步估计,通过共同科考调研、座谈研究、培训研讨等活动,至少超过800人次参与工作,许多同行建立了深厚友谊。“这次抗疫关键时刻,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牵头联合开启‘永久邻居-暖心支持’援助中国捐款行动,蒙古国科学院号召全体工作人员为中国捐款,就是最好的例证。”肖文发说,中蒙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正在盛开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