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弘光专项”成果涌现
本报北京9月27日讯(记者陈欢欢)今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科院“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即“弘光专项”。目前已取得诸多进展,如“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已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重点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以上);“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摆脱了对国外核心芯片的依赖;“航空航天发动机极端精细制造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航空航天领域20余家优势单位,为国产大飞机换上国产发动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共13364个,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4269.31亿元。今年,在“弘光专项”前两批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中科院又组织遴选了9项重要科技成果候选,包括“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现代物流智能装备系统”“阵列波导光栅芯片”“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抗Alzheimer症新药GV-971”“生物人工肝”“高端品牌猕猴桃”和“植物工厂”等。
在此次发布会上,中科院还介绍了在“特色研究所”的改革发展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部署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今年7月,14家“特色研究所”试点单位通过验收。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这些特色所的特色研究方向均具有独特性乃至唯一性,在国家战略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中科院设立了两个新型的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和“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正在源源不断地产出阶段性成果。
严庆表示,未来,中科院将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更多有效的中高端科技供给,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有显示度的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8-09-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