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也是战士(4)
“那些天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睡醒睁开眼睛就开始忙,吃饭都顾不上。我们还建立了相互提醒睡觉的制度,防止有人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乔杰说,在配备硬件的同时,人员培训也得进行。她是北京大学支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一共管理着400多名队员。这些队员中有许多人也是第一次面对重大疫情,传染病防治经验需及时培训。
重症病房建好后,为提高救治效果,乔杰深入一线组织专家查房,并牵头组建了远程诊疗平台。平台的另一端是由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相关重点科室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诊疗,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乔杰是“80后”“90后”队员心中的“乔妈妈”。为了避免头发过长影响防护效果,她利用休息时间为来不及理发的队员们修剪头发,开起了“妈妈理发店”;进病房前,她一笔一画在防护服上为每位队员写下名字,饱含着叮嘱和牵挂;前些日子武汉下了雪,她想办法为大家找来羽绒服、电暖器……
危重症病房开始有序工作之后,作为国家产科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乔杰迅速把一部分精力放到了调查孕产妇目前的感染和救治情况。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产妇病情,在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就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问题与国际医学界分享经验。
除了医疗队的事务,乔杰还作为专家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七版的制定。“随着对新冠肺炎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如何有效救治孕产妇和儿童,形成了一些经验,可以纳入诊疗规范。”乔杰说。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乔杰总在想更长远的事。“现在,我们这里重症病房里的一大半患者都出院了,救治压力明显下降。”乔杰表示,她已将一部分精力转到病毒对人体长远影响的研究上。
仝小林院士
“抓住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健康时报记者 张 赫
1月23日,正准备去海南休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自己已被任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次日,仝小林就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除夕夜里到达武汉。
1月25日,仝小林与其他中医专家组成员赶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共同调研新冠肺炎的相关情况及患者症状。这次查看的患者都属于住院患者,发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仝小林深入病区察看病症,从患者的主诉、发病初期症状、发病时长等方面入手,然后诊断舌象脉象,对疾病有了初步的判定。“一些重症的病人,舌质非常的胖大,齿痕明显,舌苔非常的白厚腐腻,寒湿之相特别严重。”之后,仝小林又去往发热门诊继续了解病人情况。
“中医是察色按脉、首辨阴阳,考虑到武汉特种寒湿的环境、病人的病症,我们提出此病整体偏于寒湿,是一个伤阳的主线。”仝小林解释道,寒湿裹挟着戾气侵入到人体,特别侵入人体的肺和脾,所以很多患者有肺部的症状,包括一些发热、咳嗽甚至咳痰、全身酸痛等。患者也有很多脾胃的症状,包括寒湿困脾的这种乏力特别明显,食欲特别不好。有的患者一星期都不想吃东西,还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疾病的病位应该主要是在肺和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