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劳动成为“必修课”
浙江农林大学:劳动成为“必修课”
“我们班的菜园不知道怎么样了。原本准备这个学期种植有机花菜,现在还没开学,不知道还来得及不?”“去年我们种的油菜,应该都开花了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至今还没有开学返校,但是不少学生已经在思念自己管理的草坪、绿地和农作园的各种农作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浙江农林大学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支持。
在校园里开辟“农田”
浙江农林大学建校于1958年。自建校之初,该校就将劳动课设置为学生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也是学生参与建设的。随着时代变化,劳动课程的形式开始转变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地管护等劳动方式。
为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从2015年起,浙江农林大学在鼓励学生参加常规劳动的同时,还专门在校园里开辟了面积达百亩的学生农作园,并将其分配给大一、大二农学类专业班级,鼓励这些班级的学生在菜地里种瓜、种菜,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菜地、开展生产劳动。
俞丹锋是该校农学专业学生。从小没有干过农活的他,如今干起农活已经有模有样。“作为农学专业学生,从事基本的农业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他说,“通过参加耕种,我不仅学到一些基本技能,加深了对农业的感情,通过集体参加劳作,还提升了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该校专门聘请附近农民,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该校农作园技术指导叶志明表示:“鼓励大学生干农活,自己动手种植果蔬,使他们见证果蔬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增强从事农业必需的动手能力。同时,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他们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积累。”
将所学用于田间
有了属于班集体的菜地后,学生们获得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将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所学用于田间。
如何经营管理好这块菜地,也成为了每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关心的事情。有的班级按照学号组织同学除草、施肥、浇水,有的班级每周组织全班同学到菜园劳动,有的班级把菜地里种植的蔬菜尝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管好菜地种好菜,是每位农学类学生的基本技能。”该校学生处副处长朱军曾长期指导学生参加农作劳动。他表示:“通过几年的尝试,鼓励学生到农作园劳动的成效比较明显。同学们不仅劳动热情提高了,同时也增强了对农作物的了解,学会了一些劳作的基本技能。”
每到农作园蔬菜成熟时,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种菜课”考试也开始了——近千名学生平时上课的地点在菜园,期末考试地点也是在菜园。考试方式就是由全体学生对各班级的菜地进行打分,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得好不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不高都是打分的依据。
在田野上施展才华
已经毕业的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陈佳敏,在校期间曾和同学们先后深入金华市黄宅镇的7个行政村,跟着村干部参与当地的基层党建、美丽庭院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陈佳敏增长了见识,也更了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