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研讨国家应急科普体制建设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1 09:16:24
浏览

 
 
中国科协研讨国家应急科普体制建设  
 

近日,中国科协召开应急科普座谈会,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等人参加。

专家认为,应急科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传播科学防控知识、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应当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建设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大众传媒等有效协调联动的国家应急科普体制,围绕安全文化、危机应对、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升科普能力,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应急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一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科普缺位,相关职能部门在应急管理中对科普工作各自为战,投入力量有限,没有形成制度化合力。二是应急科普平台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有所欠缺,一些权威专家不敢轻易发声表态,科学谣言和不科学的“专业建议”充斥自媒体,应急科普在主流媒体发声相对不畅,公众面临一般性科普信息过载和权威性科普信息短缺的矛盾。三是公众科学素质欠缺,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比如各种科学流言加剧焦虑与恐慌,一些地方曾出现非理性的抢购药物现象,连含双黄连的兽药都被抢。

对此,专家提出了三项应对举措。一是积极完善国家应急科普机制,对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进行升级,打造权威性、枢纽性、专业性的第三方应急科普工作平台,联动中央媒体和主流互联网新媒体,建立应急科普“绿色通道”。

二是加强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顶层设计,基于未来15年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内在要求,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推进科普理念、制度、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研究构建新时代科学素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将健康素养、安全素养、应急素养等纳入科学素质建设。

三是强化科普工作制度保障,联合有关部门推动《科普法》修订,加大《科普法》普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嵌入科普内容,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执行、验收及成果发布等各阶段明确科普要求;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保障力度,深化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发展。

此外,专家认为应当建立国家级应急科普专家库,强化科学共同体对外发声机制,建立科研人员科普发声容错机制,保护并鼓励科学家与公众互动交流。同时要建设社会化参与的科普长效机制,依托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构建社会化科普生态,推动设立社会化科普专项基金和科普奖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