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院士”谢晓亮: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2)
不过,包括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在内的科学家们指出,中和抗体等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固然有给药次数少、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自身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可能出现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效应(ADE)。
谢晓亮对此解释说,中和抗体的确有时存在ADE的副作用——抗体结合病毒后再把病毒拉入人体细胞,这当然是要极力避免的。“好消息是ADE还是比较罕见的。”他说,而且可以通过筛选不产生ADE现象的中和抗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好消息是,尽管当前还难以明确疫情会否在今年年内反复,但他乐观表示:“如果病毒在10月份再回来,那时我们的中和抗体可能已经研制成功了”。
“病毒没有国界,抗疫也应如此。”作为在中美两国顶尖学府工作多年的学者,谢晓亮特别强调说。“如果(中和抗体)成药,我们不会命名它为‘中国抗体’,因为它的使用应该是没有国界的。”他说,并呼吁年轻人热爱科学、投身科学。这次疫情印证了科学的重要性,“我们坚信,科学一定可以战胜病毒,使人类免于灾难”。
相关专题: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