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武:我用一生“绘”银河(3)
的确,谈及“贝塞尔”计划的圆满结束,最令郑兴武欣慰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年轻的天文学家得到很好培养,“他们已经走在国际甚长基线天体测量学科的最前列”。
而贝塞尔计划中国团队里的年轻人,提起郑兴武都是充满深情。
“郑老师为人正直、热情,尤其是特别关心后辈。”吴元伟说,“年轻人做科研,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很感激有郑老师这样的长辈长期鼓励、支持和肯定。”
张波在2005年左右认识了郑兴武,2007年他从上海天文台去南京大学跟他学习怎么处理观测数据。“可以说是郑老师手把手教我学会了数据处理,以及训练我怎么去写观测申请。在生活方面,郑老师对我也非常关心,他跟师母经常请我到他家里吃饭。在为人处事方面,他也一直教导我要待人真诚,谦虚谨慎。”
张波在南京大学跟郑兴武学了将近两年半,之后郑兴武推荐他到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做博士后,参与“贝塞尔”计划。
张波表示,郑兴武常跟自己说的一句话是:学天文的人更了解宇宙太大了,人实在很渺小,所以很多东西不必太计较。另外,他也常说,工作需要专注,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很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