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卫星精品平台开启“小卫星”批量化生产之门(2)
谈到这种微纳卫星的优势,张科科表示:“由于微纳卫星处于低轨组网运行,落地信号强、通信延时短,手持终端也能更加轻巧;相对于地面基站,‘天基’覆盖更广,能不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影响。尤其是‘厘米级’的精准定位,在未来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意义举足轻重。”正因为这些优点,微纳卫星已经逐步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增强、对地遥感、物联通信、空间科学试验等诸多领域。
微纳卫星精品平台:让微纳卫星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
“向日葵”兄弟仨都诞生于微纳卫星研究所新一代微纳卫星WN100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说是微纳卫星“向日葵”兄弟的摇篮。
张科科介绍,新一代微纳卫星WN100平台主要面向导航增强、物联通信、天基网络和组网星座等任务,专门用于研制百公斤级以下的各类空间应用、新技术探索、低成本实用化微纳卫星。平台主要特点包括:高性价比、模块化设计、功能分舱标准接口、标准化综合电子、高精度三轴稳定、电/化学推进模块可选等。由此平台研发的微纳卫星在星间激光通信能力、大功率能源供给能力、精准组网与保持能力、轨道维持与离轨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谈到此平台和以往卫星开发平台的区别,张科科坦言:“以往卫星都是‘度身定制’,而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流水线方式进行组装批量生产卫星,能进一步减少研制的成本。在测试方法和管理流程上,我们加入了自动化的设计,能简化和确保卫星的研制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我们的定位是生产中高端、高功能密度、高性价比的微纳卫星”。张科科说,“目前,我们在产品齐套的基础上,生产1颗微纳卫星的组装、集成测试和试验时间是60天左右。将来,我们的目标是1天内能完成1颗微纳卫星的批量化生产”。
未来可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卫星家族里,微纳卫星很年轻,研制团队也是如此。“我们的团队有50来人,平均年龄33岁左右,大家能吃苦,有创造力和凝聚力。即使疫情期间,也不耽误科研任务。4月15日,为了保障科研生产,卫星创新研究院第一批科研人员通过医院核酸检测,飞赴北京开展工作。其中就有10个是我们微纳卫星团队的。”张科科表示。
不过,张科科也提示,“虽然在国内的微纳卫星研制领域,我们在高功能密度、模块化微纳卫星设计研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是和Space X等国际同行相比,在产品化、批量生产等方面我们还属于跟跑阶段。”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用户需求和市场应用为导向,提供国际一流实用化微纳卫星整体解决方案,是我们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努力的方向。”张科科说。
增强导航信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是“向日葵”三兄弟的“使命”,“向日葵兄弟”的理想是突破高精度、高可靠导航服务能力局限,组建天地一体化导航和通信增强卫星网络系统,以中国卫星导航竞争优势,满足国内需求并惠及“一带一路”国家。
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是张科科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