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防疫常态化:“心力”不松劲儿(2)
周洁表示,心理上疏解社会心态可以归结为“KPI法”——K是知识,P是政策,I是信息。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进政策的可接受性,让公众主动地履行政策所倡导的行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适应是人的一个基本能力。”中科院心理所抗击疫情“安心行动”秘书长史占彪教授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修,倡导内圣外王,凡事“向内求,莫向外觅”,疫情当下的应对可以对此多一些思考。另外,也可以创新生活方式。
史占彪同时表示,人不能太任性,老想着自己的吃喝玩乐,放飞自我,这样不管不顾很可怕,最终人类要为此买大单。如何跟大自然相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强大“心”的力量
北京的情况也是了解当前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态势的一扇窗。如最近,哈尔滨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增长,让全国瞩目。由此可见防疫“心力”不松劲、不懈怠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心理防疫”也是抗“疫”重要战场。疫情后期,随着生命救援告一段落,心灵的关怀、心理的疏导也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心理压力疏导存在着多元性和复杂性。
“疫情带来的失去亲人的伤痛,医护人员长期在一线的身心俱疲,更普遍的民众长期处于应激隔离状态下心里的疲倦,都到达了不可低估的程度。”近日,从北京抵达武汉开展心理援助的史占彪对此深有体会。
更复杂的是,心理层面的创伤和压力是表面看不见的,“如果不加以心理关怀,内在的痛苦、忧伤会像隐形的杀手,吞噬这个从医护人员手下救过来的人。”史占彪表示,深层次、系统地进行心理建设,增强内心的力量,非常重要。据介绍,目前心理所先后已有10人分三批队伍赴武汉支援。’
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政策也在跟进。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携手腾讯微信推出的“防疫健康信息码”,让民众可以一码知晓个人防疫健康风险,进一步助力各地区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这种新型管理对于增进政府信任和群际互信都非常重要。”周洁说。
在个人层面,史占彪表示,这次疫情也是自然界对人们的一个提醒和约束,提醒人们要过一种更加有恭敬心的的生活,要适当节制和约束,而不是只追求外在享受,为所欲为。“病毒让我们无处藏身。一开始我们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现在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了,就要根据规律来做事。”
“传染病怎么可能一下就不见了?”钟南山对记者说。如果欧洲、美国疫情控制不住,当前的防疫政策、做法、规定就要继续下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