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院士团队:从“0到1”,坚定守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7 08:06:33
浏览

 
 
黄维院士团队:从“0到1”,坚定守  
 

【解码“新动力人群”】

原始创新之路,是一条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悬崖小路。也正因如此,虽然有无数科研工作者向往原始创新,但真正走上这条道路的人却少之又少。

然而,在我国柔性电子学科领域,却有这样一支科研团队,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原始创新的“无人区”执着深耕。这就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领衔的科研团队。

科研“无人区”里虽然暗藏风险,但也富含着科学宝藏。近年来,黄维团队的颠覆性科研成果不断显现,陆续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包括被列入“化学与材料学领域十大热点前沿”的有机超长余辉材料研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还有无墨喷水打印的多彩“复写纸”、无限保鲜的“层状钙钛矿电池”、回归有机半导体本质的“有机纳米聚合物”……堪称科研界的“宝藏团队”。

1、为何瞄准原始创新

4月7日,黄维团队的成果“层间相互作用调控构建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入选2020“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名单。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陈永华是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负责人。他说,自己在读书时期就被黄维开创的柔性电子学科所吸引。2015年,他从海外回国申请加入了这支向往已久的团队,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工作(黄维时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作为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黄维一直奋战于科研第一线。他于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并出任第二十届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博士毕业后留校执教。1993年,他远赴新加坡开展“有机光电子”这一国际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并很快在众多国际同行中脱颖而出。2001年回国后,他主导创建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和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西安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并开创了柔性电子学这一全新学科。

“黄维老师极为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建立了优秀的科研团队。”陈永华介绍,这支团队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原始创新的“无人区”深耕,取得了很多颠覆性科研创新成果。例如,创新性地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研制出了高性能蓝光有机半导体,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解决方案和主要代表性工作;首创了可降解柔性发光薄膜与纤维技术,开启了绿色发光照明新篇章,为全球解决电子垃圾提供中国方案;开创性地将皮革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实现了具有感知能力的柔性可穿戴式设备,将实质性推动可穿戴式设备由“戴”到“穿”的发展进程。

2015年时,全球相关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精力还都放在对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上,黄维就主导、支持陈永华团队做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不仅在效能上明显优于第一代硅电池和第二代薄膜电池,在应用范围上也将产生颠覆性变革。比如,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可当路由器,可解决光纤传递信号存在的保密等问题,在光电子和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钙钛矿电池可以克服以往太阳能电池对阳光照射条件的苛刻要求,利用可见光就能产生电能,生活方面可以让感应式水龙头等设备不接电源,国防方面可以为很多野外和水下设备提供稳定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