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密植条件下分枝减少调控机制获揭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7 18:13:07
浏览

 
 
植物密植条件下分枝减少调控机制获揭示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首次从蛋白互作层面阐明了FHY3和FAR1通过整合植物外部光信号途径和植物内部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协同调控植物密植栽培条件下分枝发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4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分枝(分蘖)数目是影响植株株型、产量和生物量的关键因素。但在密植栽培条件下,植物间的相互遮荫会诱发植物产生避荫反应,引起植株分枝(分蘖)数目急剧减少。例如,在密植条件下,水稻和小麦的分蘖数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单株产量。因此,生产上需要培育耐密植的作物品种以增加其群体产量。

王海洋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植物可通过光敏色素信号途径感应密植条件下光信号的变化,调控下游miR156-SPL分子模块,进而控制植物的避荫反应。 此外,最近研究发现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抑制植物分枝(分蘖)的主要植物激素。但是目前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途径和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如何在密植栽培条件下协同调控植物分枝(分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发现miR156-SPL分子模块的两个重要成员,SPL9和SPL15蛋白,可以直接激活下游分枝关键负调控因子BRC1的转录,从而抑制植株分枝的产生;光敏色素A (phyA) 信号通路中的两个重要信号传导因子FHY3/FAR1和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重要因子SMXL6/7/8都可以与SPL9/15两个蛋白互作,并抑制SPL9/15对BRC1的转录调控,从而促进植株分枝的产生。

研究还发现FHY3和FAR1能直接促进SMXL6和SMXL7的转录。在遮荫或密植栽培条件下,FHY3和FAR1蛋白水平下降,引起SMXL6和SMXL7的转录本和蛋白水平下降,使SPL9/15蛋白被释放出来,导致其下游基因BRC1的转录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了植株分枝的产生。

据了解,王海洋团队长期从事植物避荫反应分子机理的解析。继2017年该团队首次发现植物可通过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s)直接调控miR156-SPL分子模块,进而控制植物的避荫反应后,2019年该团队又发现,拟南芥FHY3和FAR1这两个光信号传导同源转录因子是一类新的避荫反应重要调控因子,通过整合植物外部光信号和内部茉莉酸信号途径信号途径协同调控密植条件下植物生长和防御的平衡;2020年初,他们进一步发现,FHY3/FAR1也可以与植物年龄信号途径的三个关键因子SPL3/4/5互作,并抑制它们对下游开花基因FUL/LFY/AP1/MIR172C的激活作用,从而抑制开花。

王海洋表示,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完善了植物避荫反应的调控机理,同时可为耐密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893-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