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复用技术助力全球抗疫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8 10:52:43
浏览

 
 
口罩复用技术助力全球抗疫  
 

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浙江闰土集团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团队提出的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口罩使用量,还确保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们对多种品牌的口罩实验,都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公司将原先每个员工每日发放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改为每个员工每三日发放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自2020年2月20日至3月30日,共节约口罩12.25万只。”集团负责人徐万福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称赞的这项技术还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在英国皇家工程院发起的多国工程院响应新冠疫情视频会议上,中国工程院推荐的参会代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王丹,详细介绍了陈建峰团队有关口罩重复使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得到了各国工程院专家代表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打响全球“口罩战”

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不可或缺的防控利器和战略物资。新增产能“翻番式”快速增加。

在国家的支持下,各行业展开通力协作。石化企业全力生产熔喷布、汽车企业供应口罩机,加上多部门的支持“兜底”政策,转产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地开足马力生产口罩。产能仅一个月时间就扩大4倍以上,日产能突破1亿只。

然而,被中国等亚洲国家视为防疫必备的口罩,一直未得到欧美国家重视。不仅无人佩戴口罩,甚至戴口罩者也会遭到歧视。但随着疫情的大规模暴发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西方国家纷纷在口罩佩戴问题上改变策略。

4月22日,美国旧金山湾区多个县当天开始要求市民在某些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德国16个联邦州已全部颁发“口罩强制令”,进入全民口罩时代……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口罩产品的供需矛盾仍旧十分突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每一只口罩发挥最大效能,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地提高防护口罩有效使用时间,成为疫情防控所急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同时,伴随口罩使用量的增加,民用口罩造成的垃圾问题也日显突出。

“现有的口罩材料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聚丙烯塑料,废弃的口罩作为生活垃圾焚烧,如处理不当,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掩埋地下,数十年都不会腐烂,也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污染。”王丹告诉《中国科学报》,有效增加每一只口罩的服役时间,对于一定程度上解决口罩垃圾具有积极意义。

提质增效标准先行

据了解,陈建峰团队通过“热水泡灭毒+电吹风荷电再生”对口罩进行处理,即将口罩置于大于56 ℃热水中浸泡30分钟,随后用电吹风机吹烘约10分钟吹干并荷电。为解决非常时期口罩再生重复使用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思路。

王丹介绍,我国关于口罩产品的标准主要有5个,其中医用口罩标准有3个,为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另外包括一个属于工业领域的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和一个属于民用领域的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每种口罩对细菌过滤效率、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等关键指标都有相应的规定。

这种再生口罩是否具有和新口罩相当的效果性能?他给出了肯定的回复。“对于质量较好的口罩产品,再生口罩与新口罩相比,过滤效率衰减0.6%-2.3%,满足相关口罩标准中过滤效率指标,可推荐在限定的民用场所范围内使用,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某些口罩经消毒处理后,其核心指标并不满足相关口罩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