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咋来的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9 13:26:05
浏览

 
 
“爸爸”是咋来的  
 

“爸爸”是咋来的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雄性能够照料后代。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4月2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报告称,人类父爱出现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一种新的理论认为,人类父爱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而产生的一种伙伴关系。研究人员称,这一理论关注的是排他性伴侣之间的契合带来的好处,这种契合使男性和女性的力量能够互相扶持,并供养他们的后代。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释人类是如何成为父亲的。父亲关怀在哺乳动物中很少见,但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却很普遍。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大型类人猿的一个明显区别。

关于人类父爱进化的一个解释是,女性优先与能提供食物的男性结合,而男性则以食物换取女性的忠诚。但这种解释存在局限性。相反,研究人员认为,生态变化足以引发父亲角色的巩固。

该研究提出了父亲供给理论,其关键是互补性——实质上是男女之间的合作,以及男性之间的合作。互补性是能增加人均收益的协同效应,它可能来自劳动力的分工和/或资源的集中。互补之路大约始于800万至500万年前,当时非洲正在逐渐变干,人们对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分布广泛、相对难以获取的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互补性可能源于两性各自获取营养物质的不同:男性获得的蛋白质和脂肪,与女性获得的碳水化合物搭配得很好。

因此,饮食对动物产品的依赖是古人类互补性的一个关键特征。这种互补性也导致父亲提供的食物对后代生存影响的大幅增加。

实际上,这些讨论始终围绕着“父亲”和“渣男”两种角色展开。研究人员指出,利用进化博弈论,互补性可以使“父亲”获得比“渣男”更适合的优势,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父亲”仍然可能与“渣男”共存。但如果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特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数量会增加。研究人员还指出,从理论上讲,将父爱进化与生态变化联系起来,可以让人们对古生物学和考古学记录作出新预测。

相关论文信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