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服务设计:把脉“可持续城市化”(2)
目前,这项技术已被用于许多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比如公共交通、各类服务窗口视频监控以及区域防闯入预警。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工业过程如能源管道的安全监控等。
在分析这些视频信息的过程中,研究团队还用到了“情感计算”的技术。这是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作出智能反馈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服务对象情绪的变化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他们的状态、立场和想法。
王宏安说,人类的情感是连续可转变的,类似于调色板,情感计算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理解和情感变化的实时跟踪。通过这种方法让计算机能够有理解人们意图的能力,甚至挖掘人们的隐藏需求。这项技术目前正在被用于犯罪分析的领域,例如对传销、金融欺诈等行为的识别、分析。
服务的智慧化设计
如果说,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提供的是城镇化服务必备的硬条件,能不能实现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优质服务,还需要依靠一种软条件——服务设计。
英方负责人、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教授秦圣峰说,服务设计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包括了服务过程、方法、步骤、商业模式等内容,来满足服务的供给方和服务的需求方,成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接口。
服务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它与人的体验息息相关。这也意味着服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用户参与,另外它还需要积累足够的历史数据。
在分析城镇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时,中英团队首先想到了老龄化现象。如何借助大数据,并通过服务设计,帮助老人解决养老难问题。
于是,秦圣峰提出了基于众包的创新平台的设计开发方案。通过这一众包平台,邀请大量老年用户参与,在与他们产生互动的过程中,挖掘出他们对于养老、医疗等服务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多少的服务量和服务供给;服务的难点、痛点是什么……
“我们有一个设计理念,叫做‘社会群体智能’,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再将方案反馈给他们,进一步评价、调整、反馈,这对服务设计是个很大的促进。”秦圣峰说。
公共交通是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但是,城镇间公交资源的合理分配仍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怎样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高出行者选择公交作为交通方式的比例,是团队关心的问题。
秦圣峰说,公交车辆调度是公交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业务,而现在的公交调度模式缺乏满足动态需求的灵活性。于是,合作团队在成都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设计方案,他们一方面利用公交刷卡乘客的统计数据对线路客流特点进行分析,对线路客流进行预测,并通过车辆实时信息的获取技术及断面客流量预测进行分析,建立运营成本和候车成本最小的线路车辆发车间隔模型。另一方面,利用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搜集的实时信息数据来判断各类异常事件,实现动态调度。
随着智能化的升级,中英团队瞄准了高度集成的智慧系统,也就是面向城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建筑集成优化设计。
“简单说,这个系统可以把建筑物的各个物理组成部分,比如灯光、幕墙,还有水电气风这些能源,以及人的生活习性,有机整合到一起。根据它们产生的大数据,结合安全、健康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建筑优化方案。”王宏安解释,这套系统的技术挑战,来自于建筑环境的实时感知与协调优化控制。“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这套智慧系统能大大提高建筑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