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密码探寻者(2)
2018年来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后,宋默识被同事们的研究理念打动,“许多老师的研究不只是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不仅是通过实验证明某个科学假说,还要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这影响了宋默识:“希望可以缩短自己的基础科研与潜在的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如果我的某项发现将来可以在临床中发挥一些直接作用,切实地帮助到一些人,我会觉得自己的科研生涯更有意义,是值得的。”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宋默识的名字出自《论语·述而》中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她的人生经历有所呼应。
初到瑞典,宋默识就遇上了难啃的基础医学课程,肿瘤、神经、心血管、免疫……每两周一个主题,随讲随测,每个主题都能打印出十厘米厚的课件。卡罗林斯卡学院历来秉持严进严出,若成绩不佳还有被退学的风险。宋默识开玩笑“早上五点钟一个巴掌把自己扇起来学习”。
艰难辛苦但也磨炼意志,最终宋默识在这门课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一路走来,宋默识笑言:“很享受拼命努力的时候,但该玩的时候也没忘了玩。”
平日里拼命做实验,周末的晚上和朋友们不时攒个牌局;看动漫学会了日语,做了两年多的字幕组翻译,即使在瑞典读研课业负担最重的一阵也没耽误,等公交时在翻译,坐公交时也在翻译,连走路时都听着原文预备翻译;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点时间,带着他们游历过欧美几十个国家……在宋默识看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自两年前开始带学生后,这位现今32岁的年轻博导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把实验室的每个人都当成将来要以科研为生的人培养,希望“每个进来的学生都能真的学到一些东西再出去”:每周一次组会,一次文献阅读,每两周一轮一对一深入交流,该放手时给予学生发挥的机会,学生有困难时及时出现,全面锻炼学生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实验操作、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宋默识常对学生们说“有问题,随时来找我”。
科研的快乐,她希望更多人发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