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种肉不会长胖,胖子们的福音来了!(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7 16:11:22
浏览

“我们吃的生肉其实是没有味道的,植物肉也是一样。如果让它和真肉一样,即生的时候没有味道,加热时才产生香味,就不能通过简单的添加香精实现,而是需要添加香味的前体。”李学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肉味前体为天然的氨基酸等物质,可以使之完美模拟食用肉的风味。最后交付餐饮人员进行后续调料的加工处理。

血红素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成为制约人造肉发展的瓶颈。“在美国,血红素的成本约为一公斤四十美金。人造肉如想真正在大众普及开来,至少要下降到一美金左右。” 樊胜根说。

与人造肉打交道多年,樊胜根表示人造肉的经济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决定。“如果没有市场,血红素的单位成本就高。但是如果消费者都很喜欢,会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大量的投入和生产、创新,成本很快地就会降下来。”

想替代,就得拿出特色优势

未来人造肉真的会走向百姓餐桌,成为肉类的替代吗?部分专家持有乐观的态度。

李健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根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如果仍按照现在的饮食方式尤其是肉制品消费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将不足以保证近100亿人口的消费需求。

在他看来,从食品供给系统方面考量,植物肉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植物蛋白在中国有非常大的规模生产基础。普通吃肉也是先种植物,再喂给动物,中间还会涉及能量消耗。直接合成会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同时,大量饲养动物会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植物却能很好地规避这一点。

李健指出,目前人们食动物肉过多可能造成营养过剩,引发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利影响。但是植物肉不仅不含有胆固醇,可控制脂肪含量,而且具有丰富的纤维含量,可以起到膳食平衡的效果。“而且从能量角度上说,吃了也不会变胖。”

不过,人造肉若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樊胜根认为,我国民众对人造肉的接受程度可能远不及国外。囿于思想观念的束缚,部分人群或会将其视为“假肉”而排斥,而这需要有关部门的科普宣传。

“好吃才是硬道理,味道好自然卖得好。就像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也都得改良,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李健表示,只有贴近消费者的日常饮食,加强消费者的复购意愿,才能促进人造肉行业的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