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杰:立足黄土,放眼全球生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7 20:03:31
浏览

 
 
傅伯杰:立足黄土,放眼全球生态  
 

傅伯杰:立足黄土,放眼全球生态

2011年8月,傅伯杰(中)在黄土高原指导学生观察生态恢复。

傅伯杰:立足黄土,放眼全球生态

2011年8月,傅伯杰(左一)在陕北黄土高原指导学生开展水土保持研究。

傅伯杰:立足黄土,放眼全球生态

1996年,傅伯杰(左一)主持欧盟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合作者在黄土高原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

“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坚守一个区域,逐渐扩大。”在5月9日在线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大讲堂上,自然地理和景观生态学家傅伯杰如是激励学子。

戎马科研半生,这是傅伯杰的心里话。30多年来,他与团队一起,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植被与生态恢复等问题展开攻关,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一片“绿海”,并把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推向了国际前沿。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具有中国的特殊性,也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意义。”傅伯杰说。如今,他与团队又把目光着向黄土地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科技、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地球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从“玩笑”到热爱

几年前,傅伯杰在给北京市中学生做科普时候,曾劝尚未选定专业的学生学地理,因为这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综合性学科。“偏向于理科的,可以选自然地理;偏文科,就学人文地理;想学技术方面的,可以学地理信息系统。”他说。

不过,谈起与地理学的缘分,傅伯杰却一度认为那几乎是“命运的玩笑”。

1977年恢复高考后,傅伯杰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中专)的选拔考试中拔得头筹,拿到了该校寥寥无几的高考参试“通行证”。当年,全国有570万考生,录取名额仅27万,占比仅4.7%,傅伯杰又“幸运”地成为被录取者之一。

然而,拿到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傅伯杰,在打开通知书那一刻却懵了。

“学校是不是把‘物理系’错写成了‘地理系’?”这是傅伯杰当时的第一念头。因为他报考的自动控制、无线电等专业均与地理系毫不沾边。

后来,傅伯杰了解到,当年陕西师大地理系招收的七十名学生中,除了两人,其余都是被调剂过来的。有同学不愿服从调配,因为当时地理学并非“高大上”的学科。一些人调侃:“认识五百汉字,就能学地理,还需要学四年?”

带着这样的偏见,傅伯杰踏入了地理学领域。随着深入学习,他才发现,地理学是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地貌、土壤、植物、人文、工业、气象等各方面内容,这个“综合”的特点非常符合他的兴趣。

这也让傅伯杰越钻越深。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本科毕业以后,他考上了陕西师大自然地理专业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然而他却没有停止继续探索的脚步,一年后便师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林超教授到北大读博。此后又先后到英国、比利时联合培养和做博士后。

坚守黄土三十年

从1982初年读硕士算起,一晃傅伯杰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已经38年。他把这些年的研究总结为三个阶段:1982~1995年,黄土高原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1995~2008年黄土高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2008年至今,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

尽管研究方向在变,但傅伯杰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黄土高原。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咸阳人,这里不仅是傅伯杰的故乡,也是他科研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