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联大看大学的“自由”
从西南联大看大学的“自由”
在最近举行的2020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周昌新认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大学的魂,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复兴的就是教育。因此,周昌新在提案中建议:重建西南联大,打造中国大学航母。这让我想起了最近从图书馆借到的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
汪曾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跟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位先生学习,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
汪曾祺曾经有一本书回忆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点点滴滴。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期间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校址设在昆明。其校舍其实非常简陋,宿舍是大统间,每个房间有10张双层木床,一间宿舍住40个人。
在汪曾祺的回忆里,西南联大的学生仿佛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汪曾祺有个上铺的兄弟,一起住了快一年了,但基本上没见过面。原因很简单, 这个同学学习非常用功,早晨很早就起来去树林里读书。而汪曾祺是一个“夜猫子”,基本天亮才回宿舍睡觉。
西南联大的宿舍管理非常松散、自由,有些校外人员长期借住在此。汪曾祺曾经提到过一个同济大学的学生,也是一位青年小说家,在他们宿舍住了好几年,平时也不去同济上课,整天在宿舍写小说。
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长是梅贻琦。梅贻琦给学生开大会讲话的时候很严肃,面无笑容,但又很幽默。有一阵昆明闹霍乱,梅校长劝大家不要在外边乱吃东西,说“有位同学说,‘我吃了那么多次,也没有得过一次霍乱’,这种事情是不能有第二次的”。
汪曾祺回忆朱自清上课很认真。朱自清教宋词。他上课是带一打卡片一张张地讲。其实,现在的大学老师用电脑PPT 给学生上课,也就是一张张的卡片。可惜,现在的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感冒”(喜欢), 也不知道是老师懒了,还是学生懒了。
闻一多的课都不用考试,学期末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说来有意思, 2007年我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旁听过一位世界级大牛的博士生课程。他的课也不用考试,也是最后交一篇报告即可。其实到了博士生这个层面还怎么考试?还有标准答案吗?
汪曾祺回忆说,有一位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么差,教授、学生生活那么苦,为什么能出那么多人才?有一位专门研究西南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认为,西南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 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那么,什么是大学的自由?自由其实是和多样性联系起来的。在澳洲,我每天都围着自家所在的小区走一圈,锻炼身体。无意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那就是整个小区大概有一百多户人家,每家的房子无论从外观设计、高矮尺寸,还是颜色都不相同,这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容易找到家。不怕大家笑话,我记得我父母大概20年前在河北老家的县城买了楼房,整个小区里的房子长得几乎都一样。每次回老家,如果没人去接,我这个常年在外漂泊的人费半天劲儿还经常走错门。
建筑如此,城市如此,我们的大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年前有人说,中国就一所大学,因为所有大学不仅长得像,大学的教学、科研理念也都很像。而“百花齐放”才能“百家争鸣”。只有多样,才有不同,才有争鸣,大学才能有创新、有活力,才能进入自由王国。这就是大学的自由。
(作者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