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荒丘”走来的航空学先驱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0 09:08:07
浏览

 
 
从“旷野荒丘”走来的航空学先驱  
 

从“田野荒丘”走来的航空学先驱

王俊奎

作为世界上第一架夜间战斗机“黑寡妇”的研制者之一,时任美国诺斯拉普飞机工厂高级结构研究工程师、组长王俊奎在1947年回国前,向厂里要了一架崭新的“黑寡妇”夜战机和一整套、200多页的“战时科学研究报告”,以及各种飞机照片准备带回中国。但因运费不足,只能无奈放弃了亲自运送“黑寡妇”回国的计划。

早在1944年10月,“黑寡妇”以其强大的夜战功能,在中国战场上一举成名,成为对阵日军战机的克星。历史的潮水退去,“黑寡妇”也退出了它的舞台。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架“黑寡妇”,一架在美国本土,另一架安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馆内。

5月18日是王俊奎逝世22周年纪念日。它铭记的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人物故事。

发展航空教育事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飞机不断在北平最繁华的地区上空低飞,进行示威挑衅。王俊奎深感科技落后带来的屈辱和痛苦,决心去美国学习航空,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1936年,他公费留学考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力学家T·冯·卡门,于1937年和1938年先后获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双硕士学位。之后,他考入斯坦福大学,在著名力学家S.P.铁木辛柯指导下,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际经验,他主动申请去飞机工厂工作。飞机工厂一般不允许外国人接触,但他成绩优异,被工厂破例接纳。1942年,他在美国康沙德梯—沃提飞机工厂任高级应力分析专家,参加教练机和轰炸机的设计工作。1943年,他担任美国中美工程师协会副主席。1945年,他来到诺斯拉普飞机工厂,参加“黑寡妇”和“飞翼”飞机的研制工作。

1947年太平洋恢复通航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返回祖国。虽然他未曾将“黑寡妇”夜战机带回,但却为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航空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前瞻眼光。

回国后,他迅速投身教育、科技事业,在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兼职)、北京大学任教。他在西北工学院所讲授的板壳理论,成为国内首次开设的重要课程。

1950年,王俊奎面临事业上的一个重大选择。他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签署的任命书,先后担任了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年,华北大学工学院也希望他去该校任教。然而,在他心中“发展航空教育事业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最终,他接受了华北大学的工作,担任航空系教授和系主任。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聘请了许多高水平教师,其数目超过了过去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航空系。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风洞工程奠基人的伍荣林、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首任飞机构造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徐鑫福、北京航空学院首任飞机工艺教研室主任常荣福、北京航空学院首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吴礼义、北京航空学院首任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李寿同等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松年是王俊奎学生、助手和多年同事,据他回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王俊奎带领华北大学航空系合并到新成立的北京航空学院。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所在地是一个狐兔出没的旷野荒丘,领导多是从解放区来的老干部,对教学科研缺乏经验。“王俊奎作为有管理能力的科学家,为北航的校园建设和教育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