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中国的大豆变身世界奇迹作物(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2 22:02:12
浏览

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困难,“世界各地的材料都拿到南京在春季进行播种,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8月份,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就已经成熟了,但由于生育期变短,植株变矮,节数少自然产量低。而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豆,由于日照时间变长,可能到了11月份还在‘长个’,却不结荚。”刘学勤说。

因此,实验需要通过人为调控光照时间来满足大豆的生长条件。

进军世界的“路线图”

通过表型研究发现,大豆性状的变异范围非常广,开花期为30~123天,成熟期为75~200天,主茎节数为4~35节。这表明,随着大豆向世界各地的传播,它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即日照长度和温度条件。

而后,他们对所有材料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共标记20701个位点。利用软件对371份材料的所有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计算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化系数、相似系数等,最终得到了全球的传播路径和种群分布特征。

传播的第一条路径是从起源中心到中国东北。“先前的研究都认为,东北是起源中心的一部分。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尽管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它并不是起源中心,因为古代东北属于游牧地区。”盖钧镒说。

他介绍,第二条路径是从起源中心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到达日本列岛。

第三条路径是从起源中心通过商业、移民的方式向南到东南亚,再到南亚,最后到非洲。

第四条路径主要是向西通过传教士和水手等到达欧洲,又传入美国。传入美国后,美国又从中国东北多次引进大豆品种。在19世纪末,第一个大豆种质从美国南部引入巴西,巴西也从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地引进了一些种质。阿根廷和其他南美洲国家的大豆均是从巴西引入的。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巴西和阿根廷成为了大豆生产大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j.2019.09.0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