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从“认脸”到“读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2 11:26:46
浏览

 
 
人脸识别:从“认脸”到“读心”  
 

相由心生?看脸识人?近日,一篇发布在《自然》杂志的研究为这些听起来“很玄”的词提供了科学依据。

12000多位志愿者,30000多张真实照片,研究团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基于志愿者们的静态面部图像预测其人格特征,完成了对志愿者们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与责任感大五人格的测量。研究发现,AI预测的准确率达58%,其中对责任感的预测比其他四个特质更为准确。

“面相”和个性究竟有哪些联系?越来越“智慧”的人脸识别将如何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现实生活?技术背后的伦理底线又该如何“化虚为实”?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人脸识别相关的专家,从技术、心理与伦理角度解读人脸识别的发展之路。

脸上有太多秘密

外貌与性格,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因对脸蛋和性格都有影响,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既会影响面部形状,也会影响个性。从后天来看,“我好不好看”等个人对自身面部特征的感知也影响着人的个性发展,“大笑”“皱眉”等习惯性的情绪表达也能塑造面部纹路与肌肉的发育特征。

“早期的人脸识别对图像的光照要求很高,且只能识别照片;目前跨年龄段的人脸识别已经实现,如识别儿童和儿童成年后的照片,”据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王甦菁介绍,“未来的人脸识别要从读脸向读心发展,根据照片、视频、微表情微弱信号等,判断人的差异,再结合心理学的知识让计算机不仅能知道你是谁,还知道你在想什么。”

在王甦菁看来,该研究已能证明人脸图像中包含与人类个性相关的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可以基于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该研究还可以基于人脸图像分析出大五人格特征,将AI预测与志愿者们的自我报告结果进行对比,形成纠错机制,修正预测的结果,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不仅预测了面相与开放性、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感等人格特征的联系,研究人员还归纳了一些更“接地气”的研究结果——从长相预测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人际关系、刺纹身的可能性以及收入高低。研究的逻辑是,外貌能预测人的性格,而性格越开放的人,往往收入越高。

人脸识别技术要走向何处

“人脸蕴含着无数有价值的信息”。论文的共同作者Evgeny Osin表示。

论文指出,AI系统将能够在客户服务、在线辅导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如帮助老板面试员工,甚至帮助单身人士在相亲网站上更好地选择另一半。同时,考虑到该技术的速度高、成本低,其应用潜力将大规模显现。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邓伟洪也对人脸的信息价值深表赞同。除身份、表情、性别、年龄等众所周知的属性外,驾驶者的疲劳、撒谎者的微表情、自闭症儿童的表情、某些疾病患者的长相、甚至是血液流动都会在脸部留下细微的痕迹。

正如2019年1月,《自然—医学》所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应用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用以区分人类照片中与先天性和神经发育障碍有关的独特面部特征。当将这项辅助诊断方法搭建到智能手机App上,就可以通过扫描儿童的面部照片以检测儿童是否怀有罕见遗传病。目前,该技术的准确率已高达91%,超过了人类医生,倘若加以持续改进和推广,就可以帮助全球儿童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

“如何利用图像和视频去分析挖掘这些人眼都难以察觉的信息,是人脸识别的新问题。”邓伟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仅只在安防事业中应用,结合人脸识别所获得的新信息,人脸识别还可以支撑传统的心理和健康治疗设施的转型升级,在新基建中落地。

伦理底线亟待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