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无关紧要的研究
创立5年,清华大学布局生物学高精尖中心取得近60项原创成就
不做无关紧要的研究
基本研究是疫苗研发的重要支撑。依据对新冠病毒的深入研究,清华大学布局生物学高精尖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王新泉团队与张林琦团队着手研发的疫苗,被海表里同行寄予厚望,相关事情正顺利推进。
创立5年来,高精尖中心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今朝,已经取得近60项原创性基本研究成就,均颁发于《科学》《自然》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高精尖中心一跃成为布局生物学规模全球领先的研究中心。
这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什么法门。”高精尖中心主任施一公传授说,“我们只是遵循科技创新和人才生长纪律。”
机制不变机动,鼓励斗胆摸索
6月17日,王新泉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刊发文章,叙述冠状病毒进化路径,这一成就引起业内遍及存眷。
“越前沿、越原创的研究,就越需要恒久僵持。没有不变支持,只能纸上谈兵。”王新泉在冠状病毒布局研究规模深耕十多年,对此深有体会,“科研经费断断续续,我只能在限定的框框里干事。不消为经费发愁,就能痛快地做有代价、有挑战的研究。”
创立之初,高精尖中心就成立了恒久不变的支持机制。施一公常对科研人员说:“你的研究应该与天比高。只要研究课题有重要的科学代价,你就尽管做,不消为钱劳神。”
机动,是高精尖中心支持机制的另一个特点。
5年前,高精尖中心研究员谭旭提出设想:研究蝙蝠的基因组学。蝙蝠自身携带多种对人类致命的病毒,包罗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但其自身却不患病。操作基因组学,从源头寻找谜底,或者能辅佐寻找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这一课题不属于布局生物学扶助领域,加上思路新奇、风险极高,在此外处所很难获得支持。施一公与几位同事论证后,做出了斗胆抉择:支持!
如今,研究蝙蝠基因组学,谭旭团队发明白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和抗新冠病毒潜在药物分子。论文颁发后在国际学术界激发惊动,科技部还专门邀请他去做专题讲述。
高精尖中心敞开大门,勉励科研人员开展跨单元、跨学科相助研究。经费不只给中心的科研人员,相助者也有一份。
科学的支持机制,换来了绵绵不断的高质量产出:施一公团队的剪接体相关研究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希望”;杨茂君团队的线粒体呼吸链超等复合物相关研究得到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希望”;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希望”中,两项研究有高精尖中心研究人员的身影。
高精尖中心聚拢了一支顶尖步队。这里有23位常驻学术带头人,14位相助学术带头人,包罗2名诺奖得主在内的11位国际学术参谋,30多位跨学科项目相助研究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23名具有博导资格的独立尝试室认真人,平均年数40岁,处于创新的黄金阶段。”施一公说。
为年青人雪中送炭,引发创新潜能
为造就30岁以下的科研新锐,高精尖中心专门设立了针对博士生、博士后的支持项目。
支持博士后的“卓越学者”和“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旨在鼓励年青学者斗胆摸索,努力举办原创性科学研究。
“博士后头临立室立业的双重压力,可否获得支持至关重要。”高精尖中心副主任刘旻昊先容,今朝“卓越”项目已支持了43位海表里优秀的博士后和青年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