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发明上猿超科新属种
安徽繁昌发明上猿超科新属种
金氏繁昌上猿化石产地鸟瞰(中部偏右塘口裂隙;人字洞遗址在最右侧)
金氏繁昌上猿的下齿列化石标本(l为正型标本)
克日,中外科学家在《人类演化杂志》上颁发了发明于安徽繁昌县的上猿超科新属种:金氏繁昌上猿。属名意为化石产地地址的繁昌县,种名献给中国科学学院古脊椎动物与昔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以眷念他发明白繁昌上猿的化石以及对安徽繁昌人字洞昔人类勾当遗址的研究事情所作的孝敬。
繁昌上猿的发明为上猿超科的演化汗青提供了新的认识,证明东亚地域是上猿超科重要的早期演化中心。
上猿超科其实并不属于真正的猿类。其为在人猿超科和猴超科产生分化之前的一个分支,而且中间还隔有萨阿丹猿超科、树猿超科、原康修尔猿超科平分支,系统发育干系与真正的猿类较远,因此并不存在直接的祖裔干系。
上猿超科的化石记录仅发明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地层。最早的上猿超科成员是产自中国东部江苏泗洪下草湾的醉猿科,年月为约1900万-1800万年前。固然这一时期欧洲的化石记录很是富厚,但并没有上猿超科化石呈现。这就意味着最初的上猿超科基干成员是通过阿拉伯半岛并沿着环印度洋途径从非洲进入亚洲南部和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域的。
先前的概念认为,从最初走出非洲的包罗醉猿科在内的这些干上猿超科成员中演化出了上猿科,并在约1600万-17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末期向西扩散到了欧洲,而更为特化的克鲁泽尔猿科则于中中新世在欧洲发源于上猿科的某个成员。
而作为克鲁泽尔猿科干群成员的繁昌上猿的时代早于该科和上猿科在欧洲的呈现。其在中国的发明表白,上猿科和克鲁泽尔猿科在中国产生分化,并于早中新世晚期或中中新世才扩散到欧洲。
繁昌上猿所保存的原始特征说明克鲁泽尔猿科演化自一个来自上猿科可能醉猿科的祖先。欧洲的克鲁泽尔猿科成员都比繁昌上猿属的衍生水平高,而且在繁昌上猿在中国呈现至少300万年之后才开始呈现。别的,仅管内蒙大庙的上猿超科标本只有一颗上臼齿,但大概代表了一种原始的克鲁泽尔猿科成员。假如属实,则说明克鲁泽尔猿科在亚洲于中中新世期间一连多样化,然后才扩散到欧洲。
金氏繁昌上猿的化石质料包罗108颗游离牙齿。除下侧门齿外,涵盖了上下齿列中所有齿种。伴生的啮齿类化石表白,含金氏繁昌上猿的裂隙会萃的年月可以与山东临朐山旺组(约1800万-1700万年前)比拟,而比江苏泗洪的下草湾组(约1900万-1800万年前)稍显年青,属早中新世晚期。
上猿超科可以被分别为四个科,别离为醉猿科、上猿科、克鲁泽尔猿科和克里希纳猿科。中国早中新世晚期的醉猿科代表了中国以致整个欧亚的早期上猿超科干群成员;欧亚中晚中新世的上猿科和克鲁泽尔猿科、丄猿属、池猿属、埃加拉猿属和巴尔韦拉猿属较醉猿科拥有更多的衍生特征;晚中新世的克里希纳猿科仅包罗印度衍生水平更高的克里希纳猿属中的一种。形态比拟与系统发育阐明的功效表白,繁昌上猿属于克鲁泽尔猿科克鲁泽尔猿亚科的干群成员。
狭鼻猴类于古近纪发源于非洲—阿拉伯陆块。在该陆块于早中新世(约1700万-20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产生碰撞形成毗连之前,狭鼻猴类已经演化出了原上猿超科、上猿超科、原康修尔猿超科、树猿超科以及猴超科和人猿超科等主要类群。但基于今朝的化石证据,上猿超科是最早走非出洲进入欧亚的狭鼻猴类类群。
该研究受中国科学院计谋先导B类项目和繁昌县人民当局扶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evol.2020.10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