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院士:疫情凸显科研临床公卫团结重要性(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09 22:37:30
浏览

这些事情帮我们成立了一些要领学,所以这一次我们较量快的在新冠上应用了一些前期的要领,我以为将来这方面事情和团队可以进一步的扩大,此刻也有许多科学家越来越重视人类疾病的免疫学基本的研究。实际上很难说这些研究到底是基本研究照旧应用研究,因为用的思路和要领都跟基本科学研究相似,只不外是工具不是模式动物,而是临床样本。

汹涌新闻:除了免疫学规模的专家,作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的院长,你如何对待整个医学系统在这次疫情中的应对?

董晨:前期武汉的环境对我们整个医学界其实是一个挑战,虽然也是一次从头检讨。可以看到我们基本科学照旧不错的,包罗最早的病毒疏散测序,也很早向世界发布,所以我以为这一次基本科学照旧打了一个较量大度的仗,后头疫苗的研发也较量快。可是医疗临床方面也看到一些问题,相对来说武汉的医疗条件在海内不是顶尖,但也是较量好的,这次武汉的医院受到这么大的压力,全国医护人员去援助,面临一个新的熏染病,我以为这内里浮现出,大夫固然很勇敢,可是怎么来应对,其实尚有一些挑战。

一方面,临床在面临新的挑战时不仅是要救人,还要找到办理新的疾病的步伐,这需要临床跟科研高度团结起来。第二方面,我们临床看到的这些现象怎么转化成民众康健的政策,并且这个政策既要适度又可以或许办理问题,这也是有一大挑战。基于这些,其实我之前就提出,现代医学的架构体系应该照旧“三角凳”基本,也就是科研、临床处事和民众卫生三者可以或许真正地团结起来,面临新的熏染病的海潮时,我们才气够全方位地来应对。

汹涌新闻:你适才提到我们临床上看到现象,然后实时精确地为民众政策去提供好的意见,从这方面来说这次疫情的中后期是不是一个较量好的例子?

董晨:这方面我以为做得还长短常好,好比说核酸检测,包罗厥后北京也是做得很是好,可是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对这个疾病其实还没有完全摸到风行病纪律。好比说,从我作为免疫学家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血清的抗体研究照旧应该提到一个较量高的高度,这样才气较量客观地来评估我们人群中有几多人打仗过病毒,假如没有这个基数,对后头的许多工作,包罗到底几多人有症状、几多人无症状、这个疾病是怎么熏染?这些纪律其实就没有很好的认识。

汹涌新闻:你多次提到海内缺少复合型人才,包罗免疫学规模在内,你认为这方面问题许多,但对付如何破题你有什么发起?

董晨:首先必定是人才造就,我们已往其实是凭据苏联模式造就大夫,有一种大概不太好听的说法是相当于造就卫生员,他实际上雷同于全科大夫,可以或许办理一些基本的问题,但不能办理较量巨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在推,但愿可以或许造就一类人才,他会看病,可是主要的任务照旧办理医疗上的科研问题,通过本身的科研来办理这些问题,那么这些人就可以或许跟基本科学的科学家很好地共同在一起,可以或许把基本科学的一些希望应用惠临床问题的研究上,这是个中一类复合型人才,我们已经在做。

别的一点是需要看到海外有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夫愿意去学民众康健,尤其是熏染病的一些学科。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创立群医学(编者注:7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创立两个学院,即群医学及民众卫生学院、卫生康健打点政策学院),实际上是一个群体观念,从单个病人抽到一个群体统计上的意义。各人已经意识到,其实要把临床问题归纳总结成一个普遍性的常识可能准则指南,其实是需要统计、需要大样本的阐明,这就要求大夫需要打仗可能有一些群体医学的观念和手段。所以海外此刻许多人愿意去读一个MPh(注:民众卫生硕士),这些人有一部门照旧继承做临床,有些人就转来做公卫,所以海外做公卫的有许多是医学配景临床配景的人过来。而我们国度这“三张皮”相对来说是分隔的,我们造就的是较量专业的人才,可是他的机动性和跨学科本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