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育种推进早熟棉研究再进一步(2)
魏恒玲同时参加了上述两项研究,她认为两项研究别离从基因组层面和基因调控层面探讨了棉花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和调控机理,判断到一批节制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显著遗传位点和重要调控基因,这些遗传位点和重要调控基因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事实上,在“棉花院士”喻树迅等人的引领下,上世纪80年月我国就开始了对早熟棉的研究。
其时,华北平原由于积温不足,自然条件下一年只能种一季棉花,而棉农期盼一块地能种两季作物。在此大配景下,喻树迅地址的棉花所早熟育种团队率先培养成早熟棉新品种中棉所10号,生育期从本来的140天缩短为110天,极大满意了北方棉农一块地从种一季棉花到收完小麦再种棉花的需求。
喻树迅向《中国科学报》回想,其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县长、村长,在棉花所招待所接连住了好几个星期,就为了能比及一些中棉所10号的种子。
从此,在棉花早熟性的改善进程中,育种家逐渐积聚了大量优良的早熟棉育种质料。在我国黄河道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棉可以在小麦、油菜可能大蒜收割后直播,提高复种指数。而在西北本地棉区,春季气温低、秋季降霜早,早熟棉可以晚春播避过低温,又因早熟棉吐絮会合,可以极大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制止因早霜造成的棉花减产。
喻树迅从事棉花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数十年,而进入新时期,新疆棉区的地膜包围技能由曾经的“白色革命”变为白色污染,成为他新的牵挂。喻树迅教育团队借助海南温室一年三代的有利条件,开始研究“无膜棉”。
2015年,新一代早熟棉同时也是无膜棉的新品系中棉619培养乐成。2017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域的沙雅县举办了尝试示范,其可晚播种10多天,正好躲过了春天播种时的低温;由于具有早熟的特点,又巧妙躲过了秋天收获时碰着的低温霜冻等不良气候。通过这些特点,实现了不再需要包围地膜的方针,进而有望办理残膜带来的一系列情况问题。
不外,喻树迅暗示,无膜棉如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还面对着推广等诸多问题:“这我很是清楚,无膜棉不只需要产量,同样需要品质,出格是育种方面,需要协同创新才气走得更远。”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1/pbi.13446
https://doi.org/10.1111/pbi.1344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历: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历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窜改;微信公家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接洽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