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全球首例“二次传染”病例,会成为常态吗
香港现全球首例“二次传染”病例,会成为常态吗
8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传授袁国勇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被《临床熏染病》吸收,已在线颁发。
该研究披露了香港一名33岁男人二次传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案例,该患者曾于3月底确诊新冠肺炎,4月中旬病愈出院,并于8月前往英国、西班牙,返港后接管检测时再度确诊。这是全球范畴内首次被证实二次传染的COVID-19确诊病例。
如何判定出该男人为再次传染?呈现再次传染意味着什么?正在研究中的疫苗可否发挥浸染?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专家。
“复阳”与“二次传染”有何差异?
香港大学霍广文夫妻基金精准医学传授金冬雁表明,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患者检测功效呈阴性、出院之后,又在病毒核酸检测中呈阳性,但没有明明症状,体内也有抗体存在,这是“复阳”。“其体内并没有活病毒,而是在机体免疫系统排除被传染细胞时,残留了一些核酸片断被检测出来了,其病毒载量较低。”他说。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人员比拟该男人两次传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后发明,有24个核苷酸差异。
“他身体的免疫回响也纷歧样。”金冬雁汇报《中国科学报》,“该男人第一次传染后,入院10天阁下体内都没检测出抗体。而第二次传染时,入院5天后就检测出了抗体,并且滴度很高。同时,其病毒浓度在第一天检测时很高,厥后很快下降。”
因此,这是病愈后再次传染,而非“复阳”。
“有许多血清的研究功效表白,在两三个月内,患者的抗体程度会有明明下降。据此我们猜测,会有二次传染的病例呈现,这次香港呈现的病例是确切的证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又宁说。
二次传染会成为常态吗?
8月26日,复旦大学隶属西岳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小我私家微博暗示:“再传染”案例简直定是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但今朝仍然是孤独性个案。香港再风行症例首次传染时为轻症,其时出院时的抗体程度未明(需要后续学术论文颁发后的更多细节),其既往传染史仍存在较大的不典范性。
若该病例是一个确定的临床现象,并在科学上成为指示病例的话,那么后续在大风行区域(西欧和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区域)必然可以追溯到更多的病例。在新冠高发和风行地域,再传染将会成为常态,将很容易被后续病例视察到。
刘又宁暗示,未来再风行症例大概会有更多的发明。“在浩瀚熏染病中,再次传染是普遍现象,能形成终身免疫的才是个体现象。”
“在冠状病毒的家属中,像SARS、MERS等没有发明再次传染,一方面因为病例数有限,另一方面,病毒在情况中也不存在了。可是尚有4类引起伤风的冠状病毒,人根基上没什么免疫本领,会重复传染。”刘又宁汇报《中国科学报》。
他预计,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一连时间时间要远长于冠状病毒引起的伤风,但短于SARS,MERS。
金冬雁认为,就今朝报道的功效看来,此次发明既是一个坏动静,也是个好动静。“坏在病愈后的传染者体内抗体很快检测不到,呈现再次传染,并且再次传染的个别熏染性也很强;亏得再次传染者具有高熏染性的时间很短,两天后已经大为低落,并且无症,更没有呈现重症。”
疫苗尚有浸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