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军”让量子研究喜报频传(2)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在合肥大蜀山山顶开始了第一个尝试,于2005年实现了13公里的量子胶葛分发。这个传输间隔高出了大气层的等效厚度,从而证实了远间隔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09年,团队在青海湖开展百公里量子胶葛分发尝试。其时,团队里的3位主力——2007年博士结业的任继刚、2009年博士结业的印娟、2010年将要博士结业的廖胜凯,厥后别离成为“墨子号”3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岛上通信信号极差,几位年青人没什么消遣,晚上做尝试,白日借着搭建的无线网桥开例会。2012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胶葛分发。
2017年,操作“墨子号”,他们将量子胶葛分发的间隔再提高一个量级,到达1200公里。
从大蜀山的13公里到天地间的上千公里,潘建伟团队一步一个脚迹,从无到有地验证了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率先动作”很给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曾果真指出,我国对自身科学研究本领不自信,“在科技项目简直定进程中,习惯于拒绝支持有争议的项目,排出没有海外先例的研究”。
当年的潘建伟,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
2003年,潘建伟首次提出操作卫星实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构思。这个“前无昔人、闻所未闻”的想法当即遭到多方质疑:量子信息科学,欧洲美京城方才起步,我们为什么此刻要做?
这个“不靠谱”的打算却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正式立项“量子科学尝试卫星”,自此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
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率先动作”打算,给“墨子号”研制团队带来了“团体军”的支持。当年10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率先创立,2017年5月改名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这使得中国科学技能大学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能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能研究所等都有了越发细密的相助干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量子科学尝试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曾比喻称:星地间量子胶葛分发的难度,就像在太空中往地面的一个存钱罐里扔硬币,并且天空中的“抛掷者”相对地面上的“存钱罐”还在高速举动。
在“率先动作”打算的支持下,这样一项看似“不行能的任务”最终顺利完成。“我们的相助浮现出了创新研究院的代价,那就是会合气力干大事。”潘建伟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评价称,“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了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天时、地利、人和,量子团队的下一个“惊喜”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中国科学报》 (2020-09-1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