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生态监测设备的“高光时刻”(2)
不远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敏团队研发的“泥土生物化学进程二氧化碳同位素综合视察系统”正在时刻监测着泥土的“呼吸状况”。
“同位素是生态系统的指纹,泥土二氧化碳含量不到0.2%,很难监测。但通过相识其发生和输送的特点,以及泥土与大气界面二氧化碳的互换进程等,可以评估懦弱生态系统泥土成果特征、泥土的固碳浸染等。”孙晓敏汇报《中国科学报》。
而在间隔大满灌区约莫40公里的祁连山丛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综合视察场的牢靠样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冬秀等团队研发的树木径向发展自动视察仪、活立木密度微波视察仪、植物物候视察仪、植物液流仪等植被要害参量自动监测设备也正在开展着入口同类视察仪器与自主研发仪器的彼此比对和精度评估。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周燕团队研制了冠层微细立体布局视察仪,其实现了与海外入口期间相媲美的高判别率三维成像,且体积是海外的1/6-1/10,价值的1/5。
“今朝,仪器大多指标都可满意视察需求且能实现无线组网视察,与海外仪器对比还具有价值优势。”祁连山丛林生态站站长敬文茂分享着他的“用户”体验。
项目团队的所有科研人员尽力通过“十年铸一剑”,铸就属于国产设备的“高光时刻”。但他们也深知,“事业未竟,今朝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尚有许多要害技能难关尚未打破,国产设备财富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承尽力。”
生态监测迈向万物互联
与已往差异,该项目团队更注重设备具有更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他们引入了物联网技能,成立并敦促我国生态系统监测物联网的成长。
生态监测物联网除了实现对各类生态情况要素的高密度、智能化、长途及时监测等,还可对海量数据举办自动质量节制、存储和在线阐明处理惩罚。“出格是对付人际难以达到的偏远地域的懦弱生态系统,成立智能化的生态系统监测信息系统更为要害。”项目参加者、中科院西北生态情况资源研究院博士生张明虎说。
连年来,项目团队打破了通用型数据记录传输技能、长途无线组网与数据传输技能、生态监测信息化技能,实现了上述监测设备的无线组网和大数据量的低功耗长间隔无线传输,建设了一个集数据收罗、传输、处理惩罚、可视化和应用的生态监测物联网。另外,在无人机高速物联中继、极度情况卫星物联组网技能上也取得了打破,有望办理偏远地域无法联网的困难。
今朝,物联网监测系统正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域、东北虎国度公园、中国绿洲荒野交织带等懦弱生态系统中举办联网、应用和示范。
前不久,一个好动静让李新感想越发振奋。8月8日,本年5月乐成发射的“行云二号”01/02号物联网卫星乐成将黑河上游无信号包围区的生态监测数据传回数据平台,此次示范应用从卫星到地面视察终端的所有设备均为国产。
“陆地上80%的地域没有被蜂窝通信网络包围,极度情况更是如此,这导致许多信息无法实时传输获取,好比在阿里无人区,科研人员一年取一次数据。而卫星互联与地面监测手段相团结,可实现及时在线监测。”李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