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及台湾海峡中生代至新生代岩浆勾当获展现
福建及台湾海峡中生代至新生代岩浆勾当获展现
中国科学院边沿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尝试室大洋岩石圈地动成像学科组博士后张亚运、研究员徐敏与中国科学技能大学传授姚华建、刘斌相助,在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岩浆勾当研究上取得新希望。相关研究克日颁发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
多期结构事件,如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新生代早期大陆边沿裂解、晚期欧亚大陆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东南部的地表几许形态以及地下布局。从西北部的福建到东南部的台湾,主导结构勾当逐渐变新。福建遍布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火成岩,而台湾则被弧陆碰撞结构主导。其间的台湾海峡由于沉积较厚,水文环境巨大,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人员操作两岸布设的一百多个牢靠地动台站的持续两年波形数据和数百个切合要求的远震事件,提取面波频散数据,反演得到了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域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各向同性布局。成像功效显示福建地域上地幔存在大局限的低速异常,团结火成岩漫衍揣度形成时间为燕山期早期。
张亚运暗示,低速区大概是残留的岩浆房,并在后期的岩浆浸染中依旧发挥了浸染。这一低速块体在较浅的位置(100千米以上)破裂成多个小标准的异常体,对应新生代火成岩漫衍。而海峡区域同样呈现了大局限低速块体,破裂成南北两块,对应着新生代早期(古近纪)和晚期(新近纪)两期的拉张浸染。
北部块体的形成时间较早、影响范畴大;南部块体则形成时间晚、影响范畴较小。拉张浸染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冷却的岩浆会萃在下地壳形成高速异常。地球化学的证据表白,两期拉张形成的火成岩大概有差异的岩浆来历。同时,拉张浸染还使得这一地域的岩石圈厚度仅为60~80千米,并呈现了不持续的现象。
该研究功效很好地展现了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域中生代到新生代区域岩浆勾当与结构事件之间的接洽,对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时间和位置,以及新生代东南沿海区域的拉张模式提供地动学上的参考。
据相识,该研究由国度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南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尝试室(广州)、中国科学院计谋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配合扶助完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0GC00910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历: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历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窜改;微信公家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接洽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