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地皮的“守望者”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0-01 14:59:52
浏览

 
 
东北黑地皮的“守望者”  
 

9月以来,东北玉米连续进入成熟季,各地都在为收获做着筹备。一分耕种,一分收获。在这个丰收的季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掩护性耕耘团队认真人张旭东感伤颇深。

从春耕到秋收,每年从沈阳出发“巡点”,张旭东教育研究团队走遍了东北玉米带的61个示范基地,行程近3000公里,扎根东北黑地皮,推广玉米秸秆包围免耕栽培掩护性耕耘技能。

黑土退化 团队献策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是维护国度粮食安详的“压舱石”。在肥沃的黑土区,东北玉米带从黑龙江南部起始,包罗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域,延伸到辽宁省北部的区域,玉米种植面积近1.9亿亩,被称为“黄金玉米带”。

然而,黑地皮比年高产的价钱是地力透支。2002年,张旭东教育团队在东北展开黑土考查时发明,由于恒久的重用轻养,原本肥沃的黑地皮累“瘦”了,黑土层正在变薄,从本来的七八十厘米到一米,酿成此刻的三四十厘米。

让张旭东感想惊心动魄的是,刮大风的时候,铺天盖地而来的全是风沙。他在接管《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除了裸露的表土被刮走之外,造成黑土退化的另一要害因素是水蚀,降雨的时候水的活动会冲刷表层泥土造成泥土侵蚀,大地耕块变零星耕地,不只低落了泥土肥力,还增加了未来耕作难度。”

黑土区情况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东北粮仓的粮食出产本领,使截止泥土退化与黑地皮掩护变得刻不容缓。为此,张旭东针对黑土农田系统养分轮回不畅、肥料操作效率低等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东北黑土氮素微生物转化的过渡特性以及调控进程,按照泥土氮素固持的微生物学进程和机制,提出“泥土有效氮过渡库”的理论。

张旭东团队成员、沈阳生态所研究员何红波将“泥土有效氮过渡库”形象地比喻成“骆驼的驼峰”,同时具有储存和释放养分的成果,秸秆和肥料氮素在泥土微生物的转化下,储存进入这个“驼峰”中,按需释放,然后再增补,周而复始。

选择梨树 打造样板

团结已有的研究基本,在阐明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免耕栽培技能的基本上,张旭东团队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掩护性耕耘技能,成立了玉米秸秆包围全程机器化种植模式。

这里的掩护性耕耘技能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包围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现代耕耘技能体系,能有效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效。那么,掩护性耕耘技能在东北黑地皮上行不可得通?

张旭东团队走到田间地头,但愿做一个模式,打造一个样板。为什么选择梨树县呢?他汇报《中国科学报》:“梨树县位于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的中部,南部有辽宁省,北部有黑龙江省,假如从梨树再向外推广辐射相对容易。”

张旭东团队成员、沈阳生态所副研究员解宏图先容道:颠末十多年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试验田泥土有机质含量从2007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3.2%;假如有30%的地皮包围秸秆,可淘汰70%的风蚀;有秸秆包围的农田,每平方米糊口着约60~100条蚯蚓,无秸秆包围下环境下一般只有3~5条。这三组数听说明白掩护性耕耘技能在培肥地力、淘汰风水侵蚀、提高泥土生物性状等方面发生的结果显著。

张旭东团队为了推广掩护性耕耘技能,跑遍了东北三省的农业县。掩护性耕耘技能不只省肥省工,还能稳产增收,越来越多的农机相助社开始回收,“梨树模式”也在东北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