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吴自良:攻坚破难,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回顾吴自良:攻坚破难,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人再小也不卑微,今天的时代是属于追梦者的时代。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怀梦想,在追梦的征程中奋力奔跑,拥抱梦想,书写了一幕又一幕不平凡的追梦篇章。
始于梦想,成于实干。“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发明一等奖……抛开这诸多称号和荣誉后,吴自良就是这样一位在科研领域脚踏实地、不畏重重困阻的追梦人。
奋发勉励,以知识报国家
吴自良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也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底层有了深刻的了解,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怀有强烈的愿望。抱着读书救国的志愿,他刻苦学习,带着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家乡。1939年他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之后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昆明中央机器厂设计师、工程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他赴美留学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毕业后在该校金属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后应聘至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任研究工程师。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吴自良激动万分。意识到自己所研究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有着极大的需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他毅然舍弃了在美国拥有汽车洋房的优越生活条件和专业对口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立即着手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他突破层层险阻,辗转日本、香港,于1951 年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从北方交通大学的冶金系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工学实验馆研究员,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研究会主任,最后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一直刻苦专研,尽心竭力于科研工作。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和努力,都浇筑在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上,都在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工艺、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等广泛领域喜开金花、终结硕果。
50年代,为了结合我国资源状况,吴自良从生产成本、机械性能、化学热处理性能等等角度进行了充分考虑和系统的钻研,最终研制出了含锰1.10-1.50%、钼0.12-0.18%的锰钼钢作为40×钢的替代品。并且其生产成本比40X钢低,更具有比40x钢更优越的低温冲击性、回火脆化敏感程度等性能,疲劳性能、氟化性能也同40x钢相近。该项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做得严密、细致而又周全。研究结果不仅在1954年全国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上发表后广受佳评,而且获得了1956年我国首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吴自良研制40×钢代用品的成功对建立我国自己的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和示范作用,被誉为建立我国合金钢系统方面工作的典范。
研精究微,自助者天助之
众所周知,“天助自助者”是吴自良长期以来的座右铭。吴康琪(吴自良大儿子)在多年后的回忆中谈到,吴自良经常对两兄弟谆谆教诲,反复强调要做“自助者”,“你自己不努力,天都帮不了你”。“自助者”有天助,越努力才会越幸运。他认为只有自信地生活,并积极地行动,上天才会给他“格外”的关照;如果遇到困难。受到挫折便放弃自己失去自信,上天也会放弃他。所以,他秉承着“自助者天助之”的信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直攻坚克难,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60年代,在接到党和国家给予整个上海冶金研究所的重任——研制提炼浓缩铀的“心脏”后,吴自良便出任研究室主任,项目代号定为了“真空阀门”。尽管条件艰难,吴自良和同事们但都卯足了劲:“‘真空阀门’再难我们也要闯进‘门’去。”连续4年,吴自良每天扎进实验室工作12小时以上,不曾有过节假日。期间为加快原子弹研制进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地到冶金所听取了“真空阀门”研究的工作报告,中科院和二机部负责人也多番前往一线督促:“原子弹工厂的机器张大嘴在等着你们哪!”
就是在这刻不容缓的重要关头之下,国家和民族的使命重压之下,吴自良带领着团队不停试错,接连攻克研究关键点,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终于在1963年末,提炼浓缩铀的“心脏”——“甲种分离膜”研制成功。其不仅只需中等规模的工厂便可批量生产,造价更是仅为估算的1%。张劲夫和钱三强等得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么快解决了原子弹关键性的难题,震惊、开心!”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一朵震惊世界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升起。正是吴自良领导并完成的这一项研制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该项成果也在1984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覆盖项目奖;吴自良也因此在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老骥伏枥,倾终生求真理
望百人生,吴自良与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材料事业是他毕生的追求,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他都不曾停下工作的脚步。他始终期许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永攀科学的高峰,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吴自良曾说:“我是属蛇的,离属马只差二十几天。我更愿自己属马,一匹老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以,逐渐步入高龄的吴自良,也依旧每天“马不停蹄”地想着要为科研事业再多做些什么,要为祖国再多奉献些什么,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和国家,
70年代,吴自良已年近六旬,文革后他重返科研岗位,继续专注于大规模集成路用硅材料的品质因素和材料工艺方面的研究。针对半导体器件和大规模集成路成品率低和可靠性差的状况,他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在其组织推动、倾力指导下,单项工艺和硅材料品质因素的研究便得以迅速开展,“S1O2胶体抛光工艺”、“9微米红外吸收法测定硅单晶中氧含量的标空曲线”、“大规模集成路用硅单晶的氧本征吸杂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在行业逐渐推出、极具影响,还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