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算力跃升 实现巨大跨越(科技自立自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01 07:10:02
浏览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峰会在安徽合肥举行。量子计算是全球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几十年来,我国量子计算科技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量子计算研究牢固确立国际第一方阵地位,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蓬勃发展。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峰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大会以“量超融合,大国算力”为主题,设有量子计算软件、硬件、应用生态、生产制造以及科普与教育等10个专题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量子计算上下游产业的知名企业,共同分享量子计算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成果,讨论和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

  量子计算被视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球科技领域具有巨大前景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2003年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量子计算已走过20年历程,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蓬勃发展。

  在信息时代,算力体现国力

  现阶段,量子计算机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国家竞争激烈的领域。“迅速地研发出可以直接应用的国产量子计算机,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量子计算优势的作用,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量子算力”。20年前,一群较早接触量子计算研究的大学生开始萌发心中的理想。彼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间教室里,6名青年开始探索如何造出中国的量子计算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秘书长郭国平就是其中之一。

  在信息时代,算力体现国力。郭国平介绍,“算盘和现有计算机的算力差距,就是现有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差距。”

  “我们在量子计算研发事业上的初心,就是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郭国平说。

  为了这份初心,郭国平们一直在中国量子计算研发的道路上奋斗着,“绝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一定要有中国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

  郭国平的老师正是郭光灿,上世纪80年代起,郭光灿就进入量子信息领域进行研究。1984年,郭光灿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个量子光学研讨会,这也是国内首次围绕量子信息科学展开的学术会议。

  但这之后,国内的量子研究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郭光灿于1998年、1999年、2000年3次申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均以失败告终。他曾比喻自己,“坐了10多年的冷板凳”。

  面对这样的困境,郭光灿始终认为绝不能错过发展量子信息的大好机遇,他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量子信息实验室。

  初始的实验室相当简陋,“只有一台386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就两个设备。”后来有一名学生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是排着队用设备的,谁到点了,哪怕没算完也得换人。

  2001年,郭光灿第四次申请973计划,终于成功,申请到了国家首个量子信息领域的973计划,获得2500万元科研经费。

  作为首席科学家,郭光灿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团队,更要考虑国家量子信息未来的发展。“中国要在世界上竞争,靠一个团队是不行的,必须团结国内所有力量来参与竞争。”后来,郭光灿组建起了量子信息科学队伍。从这个队伍里,走出了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5位课题组长,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该项目的实施是中国量子计算研究蓬勃发展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转折点。

  造中国人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