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用水一盘棋 做好发展水文章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18 06:43:01
浏览

  水美天山,润泽万物。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用足用好独特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河湖涵养生态、润泽经济、繁荣人文、滋养民生,凝心聚力做好发展水文章。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随着一台核桃采摘机启动,枝头的核桃纷纷落地,农户兰成平俯身捡拾装袋,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金秋九月,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陆续进入收获期,承包了13亩核桃林的兰成平早早就忙碌起来。“这些年,温宿核桃越来越出名,我今年预计能收入10多万元。”兰成平算起账来。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戈壁,一刮风,黄沙漫天,眼睛都睁不开。”温宿县林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主任阿不都外力·亚生介绍,为了防风固沙,当地大面积种植核桃等林木,渐渐改善了生态环境。

  核桃树耐旱,每年只需浇五六次水,不用投入过多精力管护,产量又稳定;同时,核桃树枝繁叶茂、根系深厚,对防风固沙作用不小。

  为了果优价更优,温宿县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延长核桃产业链条,加工核桃酱、核桃油等产品,积极帮助农户开拓市场。2022年,当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左右。

  小核桃,大产业。绿了荒滩,富了农户。戈壁滩上的“绿色奇迹”不止一处。

  喀什地区泽普县特色富民产业园鲜果基地,成排的果树向远处延伸。很难想象,这里也曾是戈壁滩。

  鲜果基地负责人张国军介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全力打造鲜果品牌。万亩鲜果园铺陈戈壁滩,有效发挥了防风固沙作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戈壁滩上种果树,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泽普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艾合买提·艾海提介绍,泽普县通过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田间节水工程建设等,进一步强化农业灌溉节水措施,预计2023年可新增节水1033万立方米,结余的水量可用于特色鲜果产业发展和生态补水。

  生态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沿着公路驱车向前,胡杨林匆匆闪过。不待转移目光,悠扬婉转的歌声便响彻耳畔,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哈德墩镇奥普坎艺术家村落到了。

  村口露天舞台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翩翩起舞,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一曲《塔里木河》欢快灵动,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哈德墩镇的干部介绍,“母亲河”塔里木河穿村而过,在此形成“之”字曲拐,造就了冲积平原,滋养着两岸的湿地和胡杨林。

  为了让胡杨林和湿地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哈德墩镇持续加强天然林草资源保护修复、建设生态林,通过对胡杨林及其周围草场引洪灌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胡杨林防风固沙作用明显,有效抑制了沙进人退。”沙雅县林草局党组书记赵宇翔说。

  近年来,当地在生态保护基础上,依托塔里木河、胡杨原始森林、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业。来自各地的绘画、摄影爱好者来到奥普坎村采风,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一条河滋养一片林,一朵花带富一个村。

  位于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市伊里其乡亚甫拉克村因玫瑰花而闻名,但“玫瑰村”如今的富民产业已经多点开花。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造型别致的葡萄架和凉亭、粉刷一新的农家庭院……漫步亚甫拉克村,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