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 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6 06:41:01
浏览

  贸易便利化

  上海自贸试验区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通关效率

  本报记者  谢卫群

  运营方:

  潘小东  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负责人

  最近,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负责人潘小东更忙了,要么是伏案整理材料,要么是外出调研,走访政府部门和企业,了解相关需求。“目前,我正忙着配合上海有关部门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最新规划,进一步升级平台服务功能。”潘小东说。

  潘小东所在的亿通国际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运维单位。2014年起,他全程参与了“单一窗口”的建设。提起建设过程,潘小东记忆犹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国理念不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从哪里切入,如何构造,都得摸索着进行。”

  进出口共涉及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四部门,想实现国际贸易便利化,就要把四部门的系统打通。“此前,一艘船办理靠港手续,企业要录入1000多项数据,四部门经系统整合后,数据减少为300多项,大幅度简化了环节。原来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只要两小时。货物通关从24小时缩短到最快半小时。”潘小东说。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从最初的6个板块升级到包含“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监管+服务”等功能在内的16个板块,共有66项特色功能,服务贸易企业超60万家。

  受益方:

  杨晓峰  元初数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元初数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各种货物整齐堆放。一大早,公司自贸试验区业务相关负责人杨晓峰,就忙着在仓库里清点货物,“要准确掌握最近几天出货、到货的动态,及时跟进汇总。”

  元初数智主营进出口报关等业务,客户货物到港后,先转运到公司在保税区内的仓库,再分拨到客户在保税区外的仓库。

  元初数智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单一窗口’推出前,要挨个填报录入进出口单据,还要将纸质单据送到相关部门,这个过程至少要花费两天时间。现在足不出户在线填报,几分钟就能出税单。”杨晓峰说。

  “除了便利,还能降成本。”杨晓峰介绍,现在船快到港就可以通过系统填报单据,做到货到港即提走,降低了仓储成本,“我们主要做消费品进口服务,多数商品有保质期,进关时间减少了,客户销售的周期就更长了。”

  元初数智过去以供应链管理为主,因为报关系统升级,公司服务客户的能力不断提高,客户量也增加了不少。“我们正从原先提供一般报关服务,逐步转型为一家数据服务公司,力求更好服务产业链、连接消费者。”杨晓峰说。

  

  投资便利化

  福建自贸试验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推动企业增效

  本报记者  王崟欣

  政策方:

  张慧琼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

  “企业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落地,离不开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在一线审批岗位工作多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张慧琼深有感触。

  2015年,厦门片区成立,张慧琼作为挂职干部来到厦门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在这里,她从难题入手,牵头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之后,张慧琼和团队反复调研企业需求,征求部门意见,不断修改讨论方案。2017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