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区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
椿胜林木种植场成立时间较短,林权质押价值不高,又缺乏其他抵押物,贷款一直是道难题。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在调查评估后,创新采用“政策性担保公司+林农”模式,为林强发放了30万元“造林贷”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林业是广西绿色主导产业之一,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45%。“林业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收慢,传统信贷产品在贷款期限和宽限期上难以匹配林业发展。”农行广西分行副行长秦一超介绍,为了解决林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银行从额度、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量身定制,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创新推出“惠农e贷—油茶贷”等产品,深受林农欢迎。
走进百色市田东县增年山茶油有限公司榨油加工坊,榨油机正轰隆作响,一桶桶金灿油亮的新鲜茶油封装入库。“通过掌上银行就能申请贷款,查看审批、放款进度。资金不愁,这几年公司新建了厂房,今年茶油销量好、价格也不错。”公司负责人樊平说。
在百色,油茶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批量获取茶农种植信息,导入生成贷款“白名单”,支持2700多户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同时,还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拓宽林业保险范围,降低油茶产业风险。
盘活丰富的森林资源,离不开投入。“林权是林业经营者最大的资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说,通过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300多亿元,成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地创新林权融资机制,探索推出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林下经济收益权质押贷款、“油茶贷”、“林农快贷”等,推动集体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针对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方案》在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以及推动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张寒表示,要立足林业生产特点,补齐抵押林权在评估、处置等方面的短板,健全银行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银行信用担保风险。要不断完善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银行放贷放心、林农贷款省心。
共管共赢共享,提升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率
川西林海,莽莽苍苍。10月下旬,刚从“天府森林粮库”暨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结业,谢娇就马不停蹄赶回崇州,“培训学到的林下经济管理经验,对合作社发展很有帮助,赶紧回来带着乡亲们好好干。”
崇州市是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区,近年来持续探索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几年前,谢娇通过公开竞聘,成为道明镇红旗村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的林业职业经理人。
“跟农业比起来,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产业业态也相对单一。”崇州市林改办副主任刘波说,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共管共赢共享”长效机制,有助于破解集体林业发展面临的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崇州已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100多人,培育职业林农600多人。
“有专业的人帮我们打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都有了科学方案。”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巫文勇说。依托成片水杉林和周边水源充沛的自然生态禀赋,谢娇带领乡亲们建起中药材规模种植区、种苗培育温室等,并联系企业销售。合作社提供保底收益,净利润按比例对社员实行二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