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经眼·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财税金融支撑)(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11 06:41:01
浏览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沿黄百姓过上幸福日子。山东省财政部门以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抓手,持续增加涉农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建设沿黄美丽乡村、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发展等各项工作。2023年,省财政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762.86亿元,其中省级资金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山东省财政安排文化旅游领域等相关资金,支持淄博琉璃、德州黑陶、章丘葫芦雕刻等非遗工坊创业兴业,对东平湖三河六岸、济南百里黄河遗产带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保护,打造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推出“黄河入海非遗之旅”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立足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做优“文化经济”品牌,切实守好黄河文脉根魂。

  引入“金融活水”,推进财政金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融合

  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山东省财政部门积极创新实施财金联动提升行动,推进财政金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融合。

  ——利用政府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在超大直径盾构机的轰鸣声中,济南市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快速推进。“首次穿越黄河流域的一级水源保护地,还要横穿三条铁路线,工程难度大、工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对保证工程进度至关重要。”项目负责人说。

  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发行黄河流域生态环保专项债券、黄河流域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债券发行金额254亿元。今年以来,山东省已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330亿元,为2000多个重点项目提供了强力支持。

  ——发挥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投入。

  今年10月底,通过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财政拿出的200多亿元资金已撬动4996亿元社会资本,支持1476个项目,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目前相关基金投资的上市企业已经达到96家,其中有50多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构建起“基金引导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孵化创新企业”产业发展生态。兴证资本总经理助理王广会告诉记者,通过山东省、济南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三级联动,组建了规模100亿元的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投资布局,支持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金融联动“支农支小支微”。

  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脑与类脑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初期,因产品研发投入大、测试验证周期长等原因,公司面临融资难题。在财政部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很快获得了银行4000万元的担保贷款。政府性担保贷款扶助企业一路“加速跑”,企业销售额从最初不足1亿元提升到2亿多元。

  山东出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系统性财政政策,通过盘活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促进中小微企业顺利融资,2023年1—9月,全省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1882亿元,增长13%。“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财金联动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直接普惠、公平有效,能够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说。

  今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厅组织8家省属金融企业,到青岛、淄博、烟台等市,以及上交所、深交所、交通银行总行等单位,开展“财金联动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打好省市联动、财金协同“组合拳”,为地方经济引入“金融活水”。2023年,山东省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平均投标倍数达到18.6倍,体现了市场的认可。

  形成合力,加强协调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