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吴景山:我国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已进入“存量与增量并重”阶段(2)
一是控增量。推进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农村地区农宅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和改造。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规模化发展,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粤港澳等有条件地区全面重点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引导地方制定绿色金融、容积率奖励、优先评奖等政策,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抓存量。对2000年以前执行相对节能标准低于50%、具有改造价值的居住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并结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情况,分类推进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探索多元化融资支持政策及融资模式,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用电需求侧管理等市场机制,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三是调结构。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建筑电气化发展。充分开发各种热电联产与工业余热的低品位热源,替代目前的各类供暖锅炉,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物质、污水源、江水源、地源热泵等供热技术。例如,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热泵技术应用,在严寒地区开展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应用。在城市酒店、学校和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房等适宜技术,合理发展生物质能供暖。
四是增光伏。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推广应用,根据太阳能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实施路径,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施工、安装。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推进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用电、发电、储电、充电”综合技术与数字智能技术结合,响应动态碳责任因子,实现建筑运行阶段的低碳发展。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城市产业园区、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交通场站楼中等多应用场景落地,鼓励政府投资项目的太阳能光伏应用。
五是数字化。培育建设建筑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建筑全周期各阶段信息壁垒,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等,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实现建筑绿色化的市场价值。支持建设绿色建材应用试点示范,开展建筑原材料碳足迹核算,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模型,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
(责编:王仁宏、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