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科技视点·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上))
图①:万步炎(中)在某次海试现场。
图②:赵斗在雅万高铁隧道施工现场。
图③:张志清在做报告。
图④:景来红(中)与团队成员在南水北调西线查勘。
图⑤:李久林在查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曲面玻璃幕墙样板。
图⑥:徐先英(左)在野外测试小型压沙机。
以上照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本版聚焦部分获奖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讲述他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故事,敬请关注。
——编 者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
刷新深海海底钻探纪录
本报记者 刘诗瑶
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2000米的水下成功钻进231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刷新海底钻机实际钻探深度的纪录。
“海牛Ⅱ号”由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领衔研发。20多年前,他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时发现,船上很多钻探装备都是“洋品牌”,这激发了他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深海钻机的决心。
从零开始,万步炎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等知识,自己画图、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试验,失败了就重新开始……2003年,由万步炎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在海底钻进0.7米,打下第一个钻孔,取回岩芯样品,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技术的从无到有。
之后,万步炎团队又相继研发了海底中深孔钻机、“海牛Ⅰ号”海底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等。从最初的0.7米到5米、20米、60米、90米,一直到目前世界领先的231米,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纪录。
万步炎常说,在海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最不怕的就是困难,越是遇到困难,越要“钻”透一切困难。在某次海试期间,“海牛Ⅱ号”配套收放绞车系统出了故障。钻机悬吊在水下1000米,收不回也放不下。万步炎带领团队尝试各种办法,经过近40个小时奋战,赶在台风到来前完好无损收回钻机。
目前,“海牛”系列钻机已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以及我国南海、东海等海域钻下2000多个钻孔。
挑战深渊海底地质钻探取样,是万步炎团队接下来的目标。“我还想牵着我的‘海牛’,到更深更广阔的海域去打一钻!”万步炎说。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
擦亮高铁“国家名片”
本报记者 谷业凯
截至2023年12月24日,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万里之外的中国天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思绪万千。8年间,他和团队手中的一张张设计蓝图变成现实,中国高铁也首次实现了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海外落地。
铁路设计极具挑战。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必须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
2015年,赵斗带领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雅万高铁可研工作。此后,他又主持了雅万高铁的勘察设计和研究实践,量身打造技术方案。
项目建设过程中,赵斗30多次到达现场,仔细勘察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