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院士: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感到不安
“首先要以非常激动的心情祝贺风二H和风三D圆满交付使用,推动我国气象事业走向新的台阶。再次,我以非常不安的心情接受两位领导给我这样如此高的荣誉,内心不敢接受这个奖。”
30日,在风云二号H星和风云三号D星在轨交付仪式上,从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手中接过“风云气象事业卫星终身成就奖”奖牌和证书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栋难掩内心的激动。
孙家栋表示,中国航天事业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小的集体能取得这样非常伟大的成就,其是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全国人民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航天人包括应用航天产品的人,大家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结果。
“作为几十年的航天人,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员,是和同志们一起共同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研制出来的,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我个人不敢接受这个奖。”孙家栋说。
会上,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这两颗卫星凝结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气象卫星的综合观测能力与应用服务能力。同时,作为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中的成员,将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介绍,风云二号H星于2018年6月5日发射,为我国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收官之作。风云二号H星继承了风云二号系列卫星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的特点,定点于东经79°位置,与之前定点于东经86.5°的E星实现业务接替并往西布局,使得风云卫星在轨布局更好地覆盖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地区多为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域,气象资料匮乏,自然灾害严重,灾害相对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同时,该区域也是影响我国天气系统的上游区域,对该区域进行观测并获取有效的气象观测数据,有助于提高影响我国的灾害天气系统的预报准确率,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风云二号H星除4年工作寿命尚待在轨考核外,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已具备业务运行能力,可以保障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并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魏彩英说。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鹏介绍,风云三号D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星,于2017年11月15日成功发射。
张鹏表示,6个多月的在轨测试结果表明,风云三号D星可满足大气探测、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等多方面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风云三号 D星是目前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极轨对地观测卫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从多光谱探测到高光谱探测的跨越。它还是我国首颗高光谱和微波组合实现对大气温湿度廓线进行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探测的遥感卫星。
“投入业务运行后,风云三号D星将与C星形成上、下午组网观测,与静止星形成高低轨配合,确保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有效支撑‘全球观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张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