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广获“点赞”?
《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广获“点赞”?
■甘晓
3月5日下午,听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科技界的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很自然地关注起报告中有关科技的部分。
“上午总理作报告时掌声响起56次,提及‘创新’一词42次。”全国政协委员赵宇亮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为这份报告点赞。
多位委员用“实事求是”来表达自己的“听后感”。
还有更用心的:“我对比了去年的报告,虽然关注的问题都差不多,但今年的报告明显更多是落实层面的描绘。”全国政协委员丁奎岭的发言道出了报告获赞的真相。
其中,科研经费的问题被关注得最多。作为中国科技界的“围观者”,我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并不陌生。以前的采访中听得最多的就是,报预算时对各种类别的经费规定太细,钱没法按预算花出去,结题时为了符合预算要求用各种发票来抵账。
这下可好,总理不仅知道了这个问题,还直接提出了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间接经费占比、“包干制”,如此具体的操作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包干制’怎么能够避免经费乱用的问题呢?”“是不是要设立一些负面清单?”点完赞,委员们开启了新的话题——如何落实报告中的要求。问题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总理的报告不仅因此而获点赞,更重要的是带了一个好头。
《中国科学报》 (2019-03-06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