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28 22:40:02
浏览

  “颐养之家就在村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市里的医护人员定期来给我们检查身体,日子过得舒心。”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石山村89岁的村民林国英说。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独居老人养老问题?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渝水区启动颐养之家医养结合试点项目,通过新建、改造、租赁村民房屋等方式,在各村建起颐养之家,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原来一个人在家,经常有一餐、没一餐,现在每天有现成的热菜热饭吃,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身体、精神都好了不少。”下村镇罗家边村村民黄茂圣已在颐养之家住了一年时间。

  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渝水区与新余市中医院对接,由市中医院委派医生定期到各村坐诊,乡镇卫生院委派医生协助坐诊,村医每日坐诊,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每次市中医院的医生来,我都早早地到诊疗室,拔一拔火罐,祛祛湿气。”林国英说。在石山村颐养之家,医生会为老人艾灸、中药足浴……每逢节假日,还有志愿者给老人送米、油、鸡蛋等物品。

  渝水区颐养之家运行经费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的标准,老人自费一部分,市、区、乡镇分别补贴一部分,逐步改变了过去乡镇公办敬老院规模有限、供给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家庭养老供给缺位的状况。

  目前全区182个行政村建成运行颐养之家304个,吃住一体点33个,入住老人4528人,对有需求的老人实现基本覆盖。

  渝水区还积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珠珊镇卫生院每年组织1至2名乡村医生到市区医院培训学习,目前镇卫生院有7人持有全科医师证,村民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专家点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立体化覆盖。但从整体来看,城乡公共设施的布局仍存在不均衡问题。对此,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在城乡范围内建立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应提升乡村学校、医院对农民的吸纳能力,推动医疗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近年来各地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用于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但在一些地方存在公共设施被闲置现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对此,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基于县域构建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共建共治共通共享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双向流动,提高利用效率和供给质量。

  联通生产与生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镜头】

  走进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街道干净整洁,河渠清澈见底,村组道路上看不见一点垃圾。这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要先跟村民讲明白道理,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件好事。”两河口镇太坪村党总支书记邓邦红说。

  不只是太坪村,经过动员宣传,垃圾分类投放已经融入了两河口镇村民的生活。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两河口镇12个行政村、125个村落将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理念宣传到各家各户,垃圾分类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垃圾分好类,如何处理?秭归县向各村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治理的理念,鼓励村民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