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助百姓过上幸福年
腊肉“香”了、石榴“红”了、水“清”了
科技扶贫助百姓过上幸福年
庚子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有些不一般。但对全国各地的扶贫干部们来说,即使放慢了脚步,心却永远都在扶贫一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科技扶贫工作者干劲十足。
环江的腊肉“香”了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做了20多年扶贫工作,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将当地百姓的生活变化看在眼里。春节时,毛南族老乡也讲究吃团圆饭,但若是十几年前,他们可能要在点着煤油灯的土胚房过节。
“现在就不一样了”,曾馥平说,今年环江危房改造基本完成,不少人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地方搬迁到县城和乡镇附近,居住环境大有改善。
曾馥平记得,以前当地老乡办年货,要走很远的路,好几个家庭会分杀一头猪过节。“现在市场供应很丰富,猪、牛、羊都有,乡亲们到集镇最多半小时,很方便。”
2020年春节,环江不少家庭都做了腊肉迎新年,“挂的满满的”,曾馥平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物质条件,当地人春节前后的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大家唱山歌、搞文体活动、出去旅游,有很大改观。”
2020年元旦接受国家脱贫成效检查时,曾馥平就在环江的下南乡度过,接下来的日子,曾馥平还要继续关注当地脱贫成效,想办法提高百姓收入。
“我们一直在做生态扶贫产业,比如改进饲料种植和牛羊养殖模式、引进一些优质的柑橘、坚果品种”,一讲起这些,曾馥平马上变得滔滔不绝,“我们还在推广种植一种名为山豆根的中草药,第一年种下去,一亩地大概有几千元的收入。两年后就能收种子,既收种子又挖根,一亩地的收入提高到一两万。”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做产业方面的工作,提高单位产量收益,对一些已经脱贫的边缘户进行对口帮扶。”曾馥平说。
曾馥平在广西环江下南乡玉环村贫困户家调研。中科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供图
浙川县的石榴“红”了
“此次雨雪天气因为气温较高,并未对石榴树生长造成危害,反而对于石榴生长、花芽分化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曹尚银蹲在地头认真检查完石榴树根情况后,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今年冬天,曹尚银等河南省石榴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4人,冒着雨雪前往淅川县老城镇杨家山村、九重镇张河村、盛湾镇养河村现场查看软籽石榴园管理情况,就低温天气下软籽石榴安全过冬开展技术服务。
曹尚银告诉《中国科学报》,为了实现软籽石榴收益,科研人员密切对接当地种植户,及时解决提高座果率、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商品果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除萌蘖、架式栽培的具体参数、不同生长期施肥量等问题向村民进行科学普及。
张河村村民王承汉万万没有想到,靠着这些石榴,他的年收入翻了几倍。
几年前,政府引进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在当地大力发展软籽石榴产业。于是他将自家的几亩地流转给企业,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