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引科技界热议
如何跨越经济转型中的这道坎?
“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引科技界热议
■本报记者 陆琦 甘晓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没想到总书记这次发言,对这项内容如此突出。”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确实感觉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让生态文明成为一种信仰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生态文明犹如一条“红线”,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生态文明提得不少,但可能还没有深入到各个企业和各级干部的心里。一遇到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就只能‘靠边站’了。”王涛说,“必须从战略高度看生态环境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应坚定生态文明的信念并付诸积极的行动,要让生态文明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
“践行生态文明,最终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一些地方正是囿于群众滞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等政策和举措难以落到实处。”朱晓进说,“只有让生态文明成为每个人自觉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巨大力量。”
找到发展与保护平衡点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以雾霾为例,王涛表示,从长远来看,雾霾导致的健康问题造成的损失,可能远大于雾霾形成过程中创造的GDP。
非法开矿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这些都是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发展的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寻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王涛说,“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提前与高质量发展对接,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了。”
提供科学支撑
显然,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
在王涛看来,关键是怎么落实,特别是一些跟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
以内蒙古为例,其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对此深有体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虽然只增加了一个‘草’字,却把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纳入生命共同体中。”
在他看来,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必须与畜牧业发展统筹考虑,以完善的科技体系为支撑。
“生态保护与修复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可以提供从战略布局到技术体系全方位的科学支撑。”王涛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3-0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