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30 23:28:01
浏览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大门。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东方红一号”卫星。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一号厂房改造后。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一号厂房改造前。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实践一号”卫星对接试验。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北京卫星制造厂职工讨论卫星加工方案。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功勋设备展厅。

 

见证航天历程 传承民族精神(国家工业遗产)

 

  王连友(右一)与同事正在加工神舟飞船金属壳体。

 

  开栏的话

  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构建起门类齐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这一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形成了丰富的工业遗产,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工业遗产,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今日起,本版开设“国家工业遗产”栏目,讲述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

  

  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3号——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是“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这里也被称为“卫星的摇篮”“神舟的家园”,先后完成200余颗(艘)卫星飞船的研制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北京卫星制造厂搬迁至航天城园区。2018年,中关村厂区部分厂房和设备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23年4月,中关村厂区完成改造后以科技园区身份面世,引入一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企业。开园1年来,新产业为老厂房注入了新活力,更新改造也唤醒了岁月长河里的航天记忆。

  老厂房孵化新动能

  厂房外,镌刻我国几十颗卫星发射日期的东方红广场、展示卫星制造功勋设备的展厅、修缮后恢复原始肌理的三号厂房等,将人们拉回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厂房内,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企业正在孵化,以新动能延续着工业基因和科技梦想。

  “将含有工业遗产的旧厂区改造为科技园,这种尝试不多见。”张北,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开发项目负责人,全程参与中关村厂区的更新改造。

  北京卫星制造厂搬迁至航天城园区后,为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地处中关村海淀园核心位置的中关村厂区启动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