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03 01:13:01
浏览

  为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先后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各地也陆续发布地方性法规,推动形成了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局面。

  在交通出行方面,载人无人机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代表的载人无人机正引领城市空中交通变革。相比传统的直升机,采用多旋翼设计的eVTOL占地面积更小、机动性更强,能在城市中心、屋顶停机坪、小型空地等便捷起降,通过城市空中交通实现点对点运输,将极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延误风险。当前,载人无人机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越来越多低空应用场景开启,将加速载人无人机产业发展。

  在物流配送方面,无人机的应用尤为突出。无论是在地面交通拥堵的城市,还是地形复杂或交通基础设施匮乏的山区、海岛等,无人机单独或与其他交通方式协作,均能高效完成包括易腐生鲜等对时效性要求严格的物品快速递送。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入局无人机物流配送,显著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与供应链效率。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深圳—中山航线实现首飞,此航线全程71.7公里,飞行时间45分钟,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

  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多光谱相机、水质传感器及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等,已成为实时、精准、无干扰的生态监测利器。自2022年起,我国生态环境部门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对长江流域重点河段进行定期空中监测。无人机飞行高度适中,能快速覆盖大片水域,采集到包括溶解氧、pH值、蓝藻密度、浊度等水质信息,并实时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及时识别潜在污染源、异常水质变化及蓝藻爆发风险等。

  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多光谱传感器等,实现了作物健康监测、灌溉评估、精准喷洒、播种与病虫害等早期预警。2010年,我国出现首款商业化植保无人机。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以来,植保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国内植保无人机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构建了完备的生态链。以大疆农业无人机为例,其全球累计保有量超20万台,累计作业面积达30多亿亩次。

  在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方面,无人机在应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搜索救援、森林防护等方面展现出强大效用。配备红外热成像装置的无人机能穿透烟雾,实时捕捉火源热信号,精准定位火线位置和蔓延趋势,为消防指挥提供关键情报。同时,无人机在林业资源调查、森林防灭火等方面也有独特优势,已被我国作为应急救援装备引入现代化森林防灭火体系中。此外,在地震、洪水、滑坡等灾害中,无人机可迅速展开人员搜救,例如2023年台风“杜苏芮”引发华东地区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无人机实时侦察、回传现场高清图像、视频数据等,为抢险救灾提供了信息支持。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无人机在空域规划、低空交通管控、基础设施和适航性能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需加快研究制定低空飞行安全间隔标准,建立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制定无人机所涉及的基础设施技术规划设计标准,确保其高效安全运行;提升无人机机体强度、稳定性、导航通信设备性能、产品技术标准以及适航取证标准等。


(责编:郝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