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闯新路、绘新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观察(2)
从“沙戈荒”里的蓝色“光伏海”,到雪域高原上矗立的白色大风车,西部地区发展清洁能源的潜力和势头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西部地区产业新名片。
甘肃省嘉峪关市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年产15万吨风电塔筒、25万吨光伏支架、1吉瓦高效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光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3万千瓦;重庆加速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预计2024年汽车制造业产值将达5500亿元;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在四川初见雏形,“锂电之都”未来可期……
这是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展示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系统(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旭 摄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治理。
宁夏银川,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里,树影婆娑,波光粼粼。曾几何时,这里因矿产资源无序开发而满目疮痍。
40处点位整治修复,近1.4万亩矿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在地方政府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治理下,曾经的砂石采矿塌陷区已变身为一座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大步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过去的西部,山高路远。如今,陆海新通道上的货船、驰骋奔忙的中欧班列,正发出西部各省份跨越山海、联结世界、向外开放的时代强音。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列装载机械设备、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的中欧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2024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内,装载着摩托车配件、电脑配件等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将自此一路向南,驶向广西钦州港,最终抵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借助这条贸易通道,超过1100种货物品类通达全球121个国家及地区的503个港口。
在广西钦州港码头,多艘海轮在排队卸货(无人机照片,2024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从内陆山城到出海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助推“中国西部制造”加快走向全球,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送至中国西部广阔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西部形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西部地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5万列,占全国总数的50.5%;布局建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
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不久前,占地约100亩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在这里正式投用。
“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建成投用后,两国‘枢纽对枢纽’的物流通道将形成,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亚地区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加紧密的共赢合作。”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