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四新”举措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13 03:33:01
浏览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街道),长期居住着汉、苗、彝、布依等26个民族,总人口123.3万人。近年来,织金县坚持突出“融”的导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形成了深厚的共同性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经济领航绘就“共同繁荣发展”新画卷

织金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发展互补共生、相互依存。

“工业强县”推动利益共融。围绕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充分发挥织金“煤海磷都”资源优势,成功落地中石化50万吨/年PGA、贵州金元“上大压小”2×660兆瓦异地改建、摩天冲250万吨/年磷矿采选等工程,承接总投资730亿元的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积极谋划布局产业链延伸项目,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走前列、做表率。

“产城联动”推动共生交融。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东北部休闲旅游、东南部特色产业、中部产城发展、西部山林生态和民族风情的空间发展布局,成功开展凤凰生态公园、宝桢湖公园等水环境治理,打造绿色村庄示范点154个,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各族群众在人居环境改善中交融互嵌、共居共业。

“产业富民”推动成果共享。围绕特色资源大力发皂角、南瓜、竹荪等农特产业、蜡染刺绣等手工产业,引入蚂蚁集团开展“百县百品助农行动”营销。

文化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高地

织金县把繁荣文化作为维系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纽带,营造开放、包容、接纳的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织金古城、平远古镇等建成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宣传景观集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织金籍地方名人故事,开设“丁宝桢廉政课堂”“丁宝桢家风”等课程,开展国学讲座80余场次,开展干部廉政教育培训5万余人次,传承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仁者爱人、竭诚尽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基因,引导各族群众持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用好织金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红色基地,挖掘整理革命烈士事迹,宣传“杨龙海杨龙文双烈士”保家卫国先进典型,开展“祭英烈”活动100余场次,开展“五徽、五旗、五认同”等活动覆盖全县青少年学生21万余人次;传承团结一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自我革命的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县各族群众“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坚定。

立足跳花节、火把节、飞歌节等民俗文化优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出敬酒歌、三眼箫、射弩、鼓笙魂等文化精品,不断丰富“开放包容接纳·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节日内涵,指导开展民俗活动60余场次,推动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旅游促进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新实践

织金县创新用好织金洞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晚清名臣丁宝桢故里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促“三交”。

“大交通”助力各民族交往“零距离”。抢抓川渝贵“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贵阳1小时经济圈发展新机遇,从空间上构建铁路、高速、国省道、县乡道、通村通组路、城市公交线路等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让“地无三尺平”的织金链接上崛起的贵州“高速平原”,让“宝桢故里·洞天织金”旅游品牌走出深山,彻底打通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织金各民族内外交往的天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