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如何为制造业赋能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3-11 12:52:06
浏览

 
 
“智能+”如何为制造业赋能  
 

■张楠

今年,“智能+”概念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在两会期间引发会上会下热议。与“智能+”密切相关的,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当下,中国制造业大多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业发展松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在外部,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大洗牌:发展中国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发达国家纷纷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意欲占领技术高地。我国受到双向挤压。

要从困境中突围,我们要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这张牌。因为传统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当前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释放明确信号,“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新动力。对于以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来说,“智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互联网+”到“智能+”的变迁,对产业界的信息化层级提出了更高、更深层要求。

要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最直接有力的抓手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为工业及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提供新型通用基础设施支撑,同时通过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紧密协同,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并推动构建与之匹配的新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是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是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

稍加梳理便会发现,我国在新技术发展路线的顶层设计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自2015年开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词,先后多次以重要角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成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靠的技术支撑。提速降费等举措,进一步为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拓宽了道路。

时至今日,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初步成型,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子信息、家、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而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据工信部统计已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59万台(套)。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周期过程。毕竟在数据采集能力、工业信息安全、设备连接数量乃至工业基础等方面,我们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其中技术难度、资金成本等因素,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老牌企业缺乏改变动力。

因此,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为拓展“智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政策正在一步步“填坑”铺路,那么,制造业界人士、企业身在其中,更应以“智能+”思维环视周身,以“智能+”手段提升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从而让更多全球用户选择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智能+”为新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19-03-11 第1版 要闻)